血灑平津(二十六):台前的林彪和幕後的侯鏡如

2024-02-23     緣分     3647

共產黨的叛徒顧順章

蔣介石發動「清黨運動」的時候,他為了籠絡人才也表明了一個態度,那就是不管之前是不是國共的「跨黨黨員」,只要能堅定地站在國民黨這一邊,他蔣某人一概「既往不咎」。這樣一來,便有一些人脫離了共產黨轉而投向國民黨,比如宋希濂、李之龍和李默庵,也有人和中共黨組織聯繫不上而投向國民黨懷抱的,比如文強。不過侯鏡如和他們不同,他那時沒有表明任何政治立場,竟直接回到了河南永城的老家。

解甲歸田後,侯鏡如原本以為自己將會在老家平靜地過完一生,但是他黃埔一期生的身份不容得他有一絲的倦怠。1933年,在好友袁守謙的推薦下,侯鏡如離開河南老家重披戰甲,遠赴察哈爾跟隨愛國將領吉鴻昌征戰沙場,後來吉鴻昌因為在河南發起暴動被蔣介石殺害,但侯鏡如卻留在了國民黨軍隊當中參加抗日戰爭。抗戰結束時,侯鏡如已經官至第九十二軍軍長了。

這樣問題就來了,蔣介石為什麼要對侯鏡如這樣的人委以重任?難道是當時繁忙的軍務已經讓老蔣忘卻了他曾經的中共地下黨員身份?小編覺得不是,在蔣介石發動「清黨」之時,侯鏡如的身份很特殊,沒有人知道他共產黨地下黨員的身份,大家只知道他以前是吉鴻昌的部下,是抗戰的有功之臣,再加上侯鏡如黃埔一期生的強大背景和這麼多年的拚死效命,足以讓蔣介石對他的忠誠沒有絲毫懷疑。而且,就算侯鏡如以前的共產黨員身份暴露出來也不要緊,因為宋希濂、李默庵和文強他們以前也是中共黨員,同樣得到了老蔣的重用。

共產黨早期黨員(中間為陳賡)

而這一切都在1947年的那場北平的宴會上發生了改變。這二十多年來,侯鏡如把全身心都撲在了帶兵打仗上,在共產黨的那段時光都要被自己忘卻了,但和周恩來的會面使得侯鏡如對共產黨重新燃起了火焰,近五十歲的他仿佛又感受到了自己年輕時對革命的理想和期盼。侯鏡如和周恩來見面後的一天晚上,陳賡代表周恩來和他在飯店客房昏暗的燈光下,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密談,密談的內容不得而知,陳賡和侯鏡如都對此三緘其口,此事已經成了永遠的秘密。反正從那時候起,侯鏡如又回到了自己久違的陣營里,這一切當然是不公開的。

周恩來曾暗地裡表示,在適當的時候侯鏡如可以率部起義,但在那之前,他也可以為解放軍提供必要的情報。1948年,侯鏡如升任第十七兵團司令,在遼瀋戰役時接到了蔣介石讓他率軍攻擊塔山的命令,而當他帶著東進兵團十萬餘人北上時,卻故意放慢了行軍速度,將部隊到達塔山的時間推遲了整整十一天。

此時此刻的侯鏡如雖坐鎮塘沽,但是自己這個防區司令已經是名不副實,自己兵團的人馬僅有一個戰鬥力很二流的預備師,兵團主力部隊全被傅作義調往了北平和天津駐防,侯鏡如對此沒有拒絕,想著把自己的精銳人馬送給共產黨當禮物也好,即便傅作義和陳長捷對自己犯疑,自己也是可以解釋得通的。第十七兵團以這種方式全軍覆沒,看在以往的功勞上,蔣介石斷然不會怪罪。

蔣介石檢閱部隊

至於眼下和段沄的種種矛盾,侯鏡如覺得也不必過於在意,因為這樣的矛盾會讓所有國軍官兵們都覺得,他侯鏡如確是黨國棟樑,作為塘沽守將是很盡責的。

在蔣介石的眼裡,侯鏡如仍然是那個黃埔軍校的翹楚人才,但在他本人的內心深處,「侯鏡如同志」這樣的稱謂才更符合自己目前的身份。

說實話,侯鏡如雖說是國民黨內的中共地下黨員,但並不算真正的臥底。

想罷,侯鏡如慢慢從沙發上站起來,順便披上大衣,隨手拿起望遠鏡,帶上門出去。

迎著冬季陰冷的海風,侯鏡如來到「重慶號」巡洋艦的甲板上,遠方的隆隆炮聲不斷傳來,他舉起望遠鏡注視著塘沽岸上未散的硝煙,嘴裡念念有詞。

「林彪啊,我早就跟你說過塘沽不好打,建議你去打天津,結果你這......呵......看來你的性子還是那麼謹慎吶......」

三十五、林彪的決心

與此同時,河北孟家樓,東北野戰軍司令部。

和往常一樣,司令部里很安靜,好似除了電報機「滴滴滴」的聲音,就沒有其他的聲響了,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的工作人員們有一個習慣,東西輕拿輕放,講話輕聲細語,走路步履輕盈......總之做一切事情都要輕手輕腳,切勿發出很大的聲響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