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灑平津(三十九):二十九個小時!浴火重生的天津衛

2024-02-23     緣分     3125

陳長捷的聲音變得有氣無力,像個泄了氣的皮球,他轉頭對身邊的參謀長說道:「去吧,按解放軍吩咐的辦。」

但是電話線被切斷了,陳長捷又讓他的副官做了一面小白旗到處奔走,邊走邊舉起旗子告訴大家停止抵抗,立即走出工事繳械投降……

後來,東北野戰軍第三十八軍軍長李天佑在軍部接見了被俘的陳長捷。

李天佑見到陳長捷後的第一句話就是:「陳司令,你還認識我嗎?」

他們倆幾年前見過,陳長捷在抗戰期間曾和李天佑走過一面之緣,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時期,為圖團結抗戰大計,雙方經常在一起交流作戰經驗,李天佑對那時還在鄧寶珊手下當晉陝綏邊區的第二把手陳長捷印象頗深。

陳長捷萬萬沒想到,自己和久違的老朋友竟會在這種情況下見面,陳長捷雖滿不甘心但又無可奈何,於是便順手把帽檐往下拉了拉,儼然一副沒臉見人的樣子。

李天佑(左)和夫人

1949年1月15日清晨,河北通縣,東北野戰軍駐地。

周北峰還睡眼惺忪的時候,負責接待他的中共地下黨員李炳泉走進他的房間,告訴了他一個驚人的消息。

「天津就快解放了,陳長捷被抓了。」

李炳泉還提到,就在前一天午夜,解放軍截獲了陳長捷給傅作義的電報,陳長捷說天津突然起火了,只聽得裡面傅作義喊了一聲「滅火」後就再也沒有聲音了。

周北峰聽到此消息後睡意全無,就這麼怔在原地好久,他隱隱感覺到:「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

當天上午,北平第三次談判正式開始,會議室里一共六人——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鄧寶珊,周北峰和負責會議記錄的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唐永健。

鄧寶珊想必也已經知道陳長捷被俘的消息,天津的陷落使得傅作義失去了此次談判最大的一個籌碼,他很清楚這就意味著自己在談判桌上已經處於劣勢了。

鄧寶珊將軍銅像

這次談判非常重要,雙方代表一直談到當天深夜,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點:

第一、傅作義軍隊中的改編細則和軍隊團級以上人員的安排;

第二、關於北平市文教、衛生等行政單位的接收辦法。

以此為基礎,雙方代表共同歸納整理出了十餘條條款。

在會談期間,林彪對鄧周二人說:「我們這次只談北平的問題,綏遠的問題黨中央指示可以緩緩再談。但是北平的和平解放如能順利完成,使中國數百年古都的文物能夠完整回到人民懷抱,綏遠的問題就好談了。我們毛主席說過:將用一種更緩和的方式解決綏遠問題,我們把它叫做『綏遠方式』。」

談判結束後,林彪還親手交給了鄧寶珊一封信,並囑咐道:「請鄧先生把這封信交給傅作義先生。」

隨後,鄧寶珊就準備動身回北平了,周北峰則留在了通縣以便隨時聯繫。

解放軍通過天津法國橋

1949年1月15日下午3時,也就是在總攻發起二十九個小時後,天津戰役以人民解放軍大獲全勝而告終,華北最大的工業城市天津解放。

此役,人民解放軍擊斃擊傷國民黨軍11270人,俘虜116935人,國軍投誠2772人,繳獲榴彈炮9門,山炮25門,野炮28門,其餘迫擊炮和小口徑火炮1648門,長槍短槍重機槍共54682支,坦克12輛,裝甲車9輛,汽車879輛。

天津戰役人民解放軍傷亡23000多人。

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天津市市長杜建時,第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第八十六軍軍長劉雲瀚,第184師師長劉國舉等一眾國軍將領被俘。

第333師師長宋海潮和麾下998團團長韓開元在兵敗前化裝潛逃直至北平,投奔傅作義準備參加北平起義。

天津戰役結束後的第二天,陳長捷被解放軍押送到一個後方會議室,而後便發生了極其戲劇性的一幕,他在這裡居然遇到了前來參加北平談判的周北峰和鄧寶珊。

寫著解放天津消息的報紙

一看見他們陳長捷就氣不打一處來,竟指著鄧周二人破口大罵:「媽的,你們這群不要臉的傢伙,躲在這裡以和談為名,吃飽了飯磨牙玩,他媽的就是不簽字!傅作義反覆讓我和天津國軍的十三萬弟兄充當犧牲品,作為你們可以討價還價的資本,我呸!你們和共產黨一邊談判一邊討價還價,我們死的死,傷的傷,當俘虜的當俘虜,看你們以後還靠誰來拖!」

鄧寶珊和周北峰聽到這話竟面露尷尬,無言以對,他們兩人都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人,誰知道在受到陳長捷的失態怒罵後他們心裡會想些什麼?

陳長捷後來說:「天津戰役我有四個『沒有想到』,第一是沒有想到東北野戰軍入關會這麼快;第二個沒有想到是毛澤東竟揮師向張家口進擊,使得華北國軍疲於奔命(三十五軍就是這樣),從而達到使傅作義處於被動的境地;第三個沒有想到是天津固若金湯,居然在一夜之間就被解放軍突破大部分;第四是沒有相到,解放軍攻城的第二天,他就當了俘虜。」

一陣痛罵後,陳長捷的氣消了,最後甩給鄧寶珊一句話:「北平不要再打了,天津就是個例子。」

天津解放遊行

陳長捷提到的「他完全沒想到天津竟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被解放軍攻破」,估計這也是傅作義沒有想到的事情。陳長捷希望傅作義能用北平和談消除天津的戰火,傅作義則希望用固若金湯的天津增加在北平談判桌上的籌碼,但是兩個人都沒能如願,如果傅作義和共產黨的和談可以在陳長捷被俘前結束,那麼或許陳長捷就會受到國軍起義將領的優待,而不會淪為階下囚了。

這或許是共產黨方面的一次獨具匠心且帶有政治色彩的絕妙安排,要知道,鄧寶珊和周北峰是在1月14日上午——也就是劉亞樓對天津發動總攻的時候——就已經到達了解放軍駐地,但是聶榮臻卻以沒有到上次談判的答覆時間為由,把第三次談判往後拖了整整一天,等到鄧周二人正準備和共產黨談判的時候,東北野戰軍早把天津國軍打得魂飛魄散,陳長捷也被三十八軍的士兵抓住了。

共產黨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一定要在天津戰事穩操勝券的時候再開始談北平的事情。

這樣一來,傅作義就再也靠不了天津,陳長捷也就指不上傅作義了。於是,他們倆心裡這點小算盤就被共產黨輕易地瓦解了。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解放軍在天津的入城式

事已至此,無論鄧寶珊、周北峰甚至包括傅作義都對這事兒解釋不清楚了,陳長捷前腳被俘,傅作義後腳就和中共達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多少帶有些許無奈,因為他手裡沒有了天津這塊籌碼,再打下去他傅作義非得成歷史罪人不可。傅作義保住了古都北平但被好兄弟陳長捷怨恨了十來年,陳長捷對傅作義忠誠不二卻領到了功德林的入場券,兩個人都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只能說,劉亞樓打得實在太猛了,二十九個小時拿下天津,這擱誰也想不到。

1949年1月16日,國共北平第三次和談結束,北平即將和平解放。

從這一刻起,華北平原已再無戰事了。

或者可以這麼說——平津戰役在名義上已經結束了。

(未完待續)

《血灑平津》系列為連載戰史紀實文學,各位讀者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或打賞~,也可點開小編頭像閱讀其他已發布的章節,小編將在5月11日左右發布下一章節,敬請讀者期待!

本文除歷史史實論述外,均為作者原創,請勿抄襲。本文除了歷史事實外還有文學渲染,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