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淮海(十九):華東野戰軍驚心動魄的七天七夜(下)

2024-02-23     緣分     2724

(接上次文章)

三十三. 十一月二十八日的徐南慘烈廝殺

「華野第二階段作戰任務的變換,並不意味著作戰壓力的減輕。我在解放戰爭的戰役指揮中有三個最緊張的戰役:宿北,豫東和淮海。而在淮海戰役中最緊張的就是第二階段,我曾經連續七晝夜沒有睡覺,後來發作了美尼爾氏綜合症,不得不帶病指揮。直至戰役結束後,這個病就大發作起來了,連七屆二中全會都沒有參加。——粟裕在回憶淮海戰役時如是說。

粟裕將軍肖像畫

1948年11月28日上午,徐州南部,華東野戰軍兩廣縱隊指揮部。

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眼神發著呆站在地圖前沉默不語,地圖上徐州的南部大片區域已經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紅旗和藍旗。前一天的戰鬥結束後,國民黨徐州南下集團已經攻占了華野搬井,兩半山,孤山,紗帽山,馬路山等阻擊陣地,華野阻擊部隊經過兩三天苦戰,雖說遲滯了國軍猛烈的攻勢,但是前沿陣地已經幾乎盡數失去。

就在二十七號晚上,曾生接到了華野司令部給他的命令:華野第九縱隊於二十八日必須要到達永涸砦以南的南莊地區,並指揮兩廣縱隊和晉冀魯豫軍區兩個旅,以加強西路阻擊集團的力量。這條命令等於是在告訴曾生,他必須要率領部隊堅守陣地,等待華野九縱來接防,而且九縱到來之前絕對不能讓孫元良南下宿縣的重要通道——盧村砦失守。

晚年的曾生(左)與葉劍英(右)

此時的曾生眼神有些焦慮,政委雷經天和參謀長姜茂生正在看著他,就在剛才他們得到了一個很壞的消息:大方山陣地失守了。

大方山是盧村砦的天然屏障,如此重要的陣地一旦失守,敵人就可以直接從側翼夾擊盧村砦而後直通宿縣,戰役的全局可能會瞬間被敵人扭轉,其後果不堪設想。現在兩廣縱隊在經歷了慘重傷亡後已經撤到了二線陣地,要是再這樣下去的話,恐怕等不到九縱過來盧村砦就落入敵人手裡了。

司令員曾生的眼睛不停地掃過地圖上的各個據點,現在的盧村砦已經險象環生。這位出身廣東革命聖地的將領早就練就了一番處變不驚的本領。作為解放軍中極少數上過大學且留過洋的軍事指揮官,與出身行伍的「泥腿子」將領不同,曾生的性格含有一種知識分子般的成熟篤定,再加上常年的軍旅生涯,他光榮的革命信念越發堅定果敢。

曾生將軍(中間)早期照片

曾生手下的這支兩廣縱隊在華東野戰軍中並不突出,主要原因是由於兵力太少了。兩廣縱隊源自於廣東的敵後抗日游擊隊,可以說這支部隊是特殊地域,特殊條件,特殊年代下的特殊產物,不過在抗戰時期它的表現還是很值得一提的。雖然在當時的中國抗日武裝中這隊伍算不上正規軍,但他們卻能在游擊作戰中很好地貫徹了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針」,並在武器極差的情況下和盤踞在廣東的日軍周旋了很多年。抗戰結束後,這支部隊的番號不僅沒有被撤銷,而且還發展到了三千人的規模,煥然一新的軍容風貌讓兄弟部隊讚嘆不已。

兩廣縱隊成立的時候編制只有區區三個團,全縱隊兵力總數不到5000人。淮海戰役爆發以前,滿編的兩廣縱隊也僅僅只有5200餘人,成了名副其實的解放軍中人數最少的軍級單位,這一個縱隊的兵力都趕不上林彪東野一個師一半的人數。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