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地圖前用電話發布作戰命令
「這麼大膽的事情,他粟裕也敢幹,」杜聿明小聲地自言自語道,「徐州戰場就是個刑場啊,大勢已去,這個戰場是不能深入的。」
碾莊距離徐州僅僅不過六十公里,而且蘇北地方几乎無險可守。這麼近的距離再加上一馬平川,國民黨在徐州的機械化兵團最多兩天就可以火速馳援。邱李兵團的美式重炮部隊只要向徐州東部稍稍推進十餘公里,炮彈就可以打到碾莊的華野攻擊部隊。在這種環境下,粟裕竟然敢犯兵家之大忌,浩浩蕩蕩地率軍南下包圍了國軍一個全建制兵團,然後用區區幾個縱隊就擋住了徐州十萬嫡系機械化部隊好幾天的輪番進攻,這種牛叉的神級戰術指揮誰特麼想得到?!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簡圖,可見粟裕的天才級指揮
可這就是粟裕的風格。難怪林彪說,粟裕盡打神仙仗。
「粟裕打仗真是神乎其神,令人嘆為觀止啊。」杜聿明想到。
現在徐州東郊仍然是炮聲隆隆,在邱李兵團的連日的猛攻下,華東野戰軍阻援部隊前沿陣地幾乎盡數失去,戰士們傷亡慘重,一線陣地陷入一片火海。這種規模的進攻,已經使這片在和平年代生意盎然的鄉野變成了一片死氣沉沉的焦土,但是就在15號一天,戰場好像有那麼些許沉寂。杜聿明心裡很明白,這是粟裕的主力在漸漸後撤,他們下一步的作戰目標一定是合圍邱李兩兵團。
碾莊戰役示意圖,粟裕用挖交通壕的方式推進,逼死黃百韜
在阻擊作戰中,防守方通常情況下都會把阻擊部隊在敵人進攻部隊的正面擺開,從正面直接阻擊敵人(如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而在徐東阻擊戰中,粟裕對付邱李兵團則採用了一種極其富有創新性的阻擊陣位,那就是在正面阻擊的基礎上在敵軍側翼也部署兵力接應。
這樣做的優點在於側翼部隊進可向前抄敵人後路,退可阻擊敵人以吸引其注意力,而為正面的阻擊部隊創造機會。粟裕的這項戰術可稱之為多方向打援,目的就是要吸引邱李兵團深入,形成口袋陣,可以在圍殲黃百韜後迅速合圍他們。而負責抄邱李兵團後路的就是韋國清司令員指揮的華野蘇北兵團,自從徐東阻擊戰打響以來,他們就一直在徐州東南的房村陣地待命。
徐東阻擊戰示意圖,可以明顯地看出粟裕的多方向阻擊
粟裕和杜聿明,徹底拉開了架勢。
「既然粟裕拼了命,那我也出全力對付他好了。」杜聿明想道。
為了應對粟裕的「多方打援」戰術,杜聿明則命令邱李兵團採用「尖錐戰術」隊形向碾莊推進。所謂「尖錐戰術」,就是將增援的邱李兩兵團陣勢擺成一個尖錐型,越往前部隊越少,越往後尾巴越大,前面的部隊向尖刀一樣猛攻粟裕的阻擊部隊,後尾則牢牢地貼著徐州。這樣的軍事部署,國民黨的徐州東進兵團就很難被粟裕抄後路。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