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我國留下一大遺產,至今造福無數貧苦孩子

2024-02-23

在封建王朝時期,因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制度體系,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這就會出現人治凌駕於法治之上的情況,君主獨裁有利也有弊,主要看帝王個人究竟會怎樣選擇,如果一心一意為國為民,那麼肯定會成為萬人敬仰的明君。

如果只為一己之私,只知道奢侈享樂,那麼終將會成為人人憎恨的暴君,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的暴君都是一事無成的人,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暴君在位14年,曾為我國留下一大寶貴遺產,至今仍然造福千千萬萬的貧苦子弟,那這位暴君是誰呢?這「遺產」又是什麼呢?

殘暴不仁卻有極具才華的隋煬帝

這位在位14年的暴君就是隋朝時期赫赫有名的隋煬帝,說起隋煬帝可能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因為我們現在的京杭大運河就是他下令開鑿的,直至今天依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溝通著南北地區,更擔當著水路運輸的重要角色,不得不承認,隋煬帝的確為後世留下了一項寶貴的資產。

不過,在當初他下令開鑿大運河的時候可不是出於這個目的,而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快更便捷的下江南遊玩,據說當時他下令開鑿南北大運河,同時又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這些工程調發男丁竟高達200多萬人,這是多麼大興土木啊!又是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沒想到到最後只是為了他個人享受。

等到大運河修建完善,他又乘船遊行,船上有縴夫和數以千計的美女,沿岸百姓都得跪地迎接,那場面好不壯觀,除此之外隋煬帝還曾經三次御駕親征高句麗,可沒想到都是無功而返,要知道一旦發動戰爭所耗費的物資就是一筆巨款,這讓隋朝直接「破產」,與此同時,隋煬帝殘暴殺戮的性格特點也引起了民眾的不滿,再加上百姓生活困苦,人們怨聲載道,這才為後來唐高祖李淵舉兵起義埋下伏筆。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隋煬帝就是不折不扣的昏庸無道的皇帝,但是孰不知他也是一位極具才華,又富有能力的治國之人,可惜的是他沒有將這樣的能力加以應用罷了,就比如隋煬帝曾平定南陳,一統天下,結束了自三國以來近四百年的戰亂局面,建立起了「過於秦漢」和唐宋的遼闊疆域,除此之外還頒布了「無隔夷夏」的開放政策,讓中原王朝與外域民族互通有無。

還有就是,隋煬帝本人也是隋唐年間最優秀的詩詞家之一,史書《隋書》上是這樣記載隋煬帝的:「好學,善屬文。」最好的證據就是他創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和《白馬篇》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名作,這樣來看,隋煬帝還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留給貧苦子弟的一大遺產是什麼

要是隋煬帝留個後世之人的寶貴遺產是什麼?或許有的人會認為是京杭大運河,其實不然,這個遺產要比京杭大運河更寶貴,因為它拯救了千千萬萬的貧苦子弟,這個遺產就是科舉制度,雖然說科舉制度並不是隋煬帝創立,而是隋文帝開創的,但是在開創之初,科舉制並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推廣,只是有一個雛形,很多人並不了解,也不願意遵循這樣的一個新興制度。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等到隋煬帝在位期間,經過他的變革,科舉制度這才順利確立下來,他提倡開設進士科,簡單來說就是擴大考試範圍,在全社會廣泛徵集人才,不看家世背景,不看個人長相,也不看多大年齡,總而言之就是有能力的人優先選擇,從世卿世祿轉變成為唯賢是舉,唯才是舉。

更重要的是,科舉制度的出現和廣泛實施,打破了其他的特權壟斷,這就意味著那些門閥士族在也無法擁有世襲的爵位和官位了,他們的子弟也必須通過客觀公正的考試來進入仕途,入朝為官,沒有來自父母的保障,可以憑藉家族勢力和背景謀取官職。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更為廣大的貧苦學子提供了改變命運,改變家族的機會,他們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學識去參加科舉考試,一旦通過考試,那就可以飛黃騰達,不僅能夠脫離貧困的生活,也能實現他們建設國家,造福百姓的夢想,直至今天,我們現在的很多考試製度都有科舉制度的影子,也正是這項制度,才為歷朝歷代輸送了大量的人才,避免了冗官的局面。

科舉制度確立的不易

要說科舉制度的確立實在是不容易,因為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是有其他選拔人才的方法的,這個方法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所謂九品中正制說白了就是世襲官位,子承父位,只不過官位會比父輩低一等,但是這並不影響日後的發展,完全可以依仗家族的實力重新接替父親的位置,所以一度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這種現象在當時社會也是很普遍的。

可是科舉制度的出現無疑是打破了這一傳統,它直接讓這些門閥貴族失去了這樣的特權,不僅沒有捷逕入朝為官,而且還有根據個人實力排名,有的貧民出身的學子一躍位居他們這些貴族之上,這些人怎麼可能願意,畢竟古代那種三六九等之分的思想太過根深蒂固,沒有人願意看到比自己低的階層的人在自己上面。

這樣來看,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害了這些貴族階級的利益,所以在隋文帝開創科舉制之初,很多人都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們不想失去一直固有的特權,也不想面臨這樣的競爭,因為他們也沒有勝算能夠繼續坐穩當前的位置,這也就是為什麼科舉制度在短時間內一直沒有普及的重要原因,科舉制能夠流傳下來,並且成為主流選拔官員的方式實屬不易。

結語

科舉制經歷了很多朝代的發展才有後來完善,雖然過程是很漫長,很艱辛的,但是結果是好的,它為莘莘學子提供一條可以改變命運的道路,讓那些貧苦子弟有了一個脫離苦海的機會,多少人都能藉此施展身手,發揮個人的能力,或是建功立業,或是建設國家,這樣的制度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一大創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