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暴君在位14年,卻為我國留下一大遺產,至今造福無數貧苦孩子

2024-02-23     緣分     5622

等到隋煬帝在位期間,經過他的變革,科舉制度這才順利確立下來,他提倡開設進士科,簡單來說就是擴大考試範圍,在全社會廣泛徵集人才,不看家世背景,不看個人長相,也不看多大年齡,總而言之就是有能力的人優先選擇,從世卿世祿轉變成為唯賢是舉,唯才是舉。

更重要的是,科舉制度的出現和廣泛實施,打破了其他的特權壟斷,這就意味著那些門閥士族在也無法擁有世襲的爵位和官位了,他們的子弟也必須通過客觀公正的考試來進入仕途,入朝為官,沒有來自父母的保障,可以憑藉家族勢力和背景謀取官職。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更為廣大的貧苦學子提供了改變命運,改變家族的機會,他們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學識去參加科舉考試,一旦通過考試,那就可以飛黃騰達,不僅能夠脫離貧困的生活,也能實現他們建設國家,造福百姓的夢想,直至今天,我們現在的很多考試製度都有科舉制度的影子,也正是這項制度,才為歷朝歷代輸送了大量的人才,避免了冗官的局面。

科舉制度確立的不易

要說科舉制度的確立實在是不容易,因為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是有其他選拔人才的方法的,這個方法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所謂九品中正制說白了就是世襲官位,子承父位,只不過官位會比父輩低一等,但是這並不影響日後的發展,完全可以依仗家族的實力重新接替父親的位置,所以一度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這種現象在當時社會也是很普遍的。

可是科舉制度的出現無疑是打破了這一傳統,它直接讓這些門閥貴族失去了這樣的特權,不僅沒有捷逕入朝為官,而且還有根據個人實力排名,有的貧民出身的學子一躍位居他們這些貴族之上,這些人怎麼可能願意,畢竟古代那種三六九等之分的思想太過根深蒂固,沒有人願意看到比自己低的階層的人在自己上面。

這樣來看,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害了這些貴族階級的利益,所以在隋文帝開創科舉制之初,很多人都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們不想失去一直固有的特權,也不想面臨這樣的競爭,因為他們也沒有勝算能夠繼續坐穩當前的位置,這也就是為什麼科舉制度在短時間內一直沒有普及的重要原因,科舉制能夠流傳下來,並且成為主流選拔官員的方式實屬不易。

結語

科舉制經歷了很多朝代的發展才有後來完善,雖然過程是很漫長,很艱辛的,但是結果是好的,它為莘莘學子提供一條可以改變命運的道路,讓那些貧苦子弟有了一個脫離苦海的機會,多少人都能藉此施展身手,發揮個人的能力,或是建功立業,或是建設國家,這樣的制度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一大創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