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一個人對於錢的態度,往往能反映出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錢品,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人品。
《史記》中有一句話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判斷對方是否有可靠的人品,只需一起吃頓飯,或者觀察對方的消費習慣,就能看出來。
心理學中有一個「缺失自證效應」,意思是說:「一個人越是希望外界承認他有什麼,往往就是越缺什麼。」
一個人,越是揮霍錢,想要證明自己能穿得起好的衣服,鞋子,想揚眉吐氣一把,想要將自己的落魄形象徹底擺脫。
其實,往往證明他的骨子裡,越不自信,越是貧瘠。人品,也會因為打折扣。
人花錢時候的樣子,才是最真實的。
一個人有沒有修養,從他「花錢」的樣子可以看出來。
02、借錢花錢的人,不可靠 一個人,如若喜歡借錢花錢,往往會呈現出他不可靠的人品。
《二十不惑》中,薑曉果有一個同學叫做王薇。
她們是老鄉,王薇找她借錢,薑曉果在自己也很困難的情況下,借給她三百塊錢。
後來,薑曉果想換個新手機,她聽說王薇領了四千元的助學金,可是王薇絲毫沒有想要還錢的意思,還出去買新衣服,新鞋子。
薑曉果心中很生氣,於是去找王薇要錢。
王薇不想還錢,還讓一幫同學給她評理,覺得薑曉果要錢的行為給她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最後薑曉果要回了錢,也被王薇敗壞了名聲。其實,看似薑曉果被破壞了名聲,王薇的人品也被暴露得徹徹底底。
借錢不還的人,人品往往也會很差。
借錢的時候,說得信誓旦旦,情真意切,可是真到了還錢的時候,卻推三阻四,找各種藉口理由來推諉。
借錢花錢的人,其實,愛慕虛榮,自身能力太低,無法匹配自己的消費能力。
四處借錢消費的人,並不可靠。因為,他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而且他的誠信也需要打折扣。
03、超前消費的人,虛榮心強 鄭淵潔說:「有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有錢,沒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沒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