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吃肉,孫女喝湯」十年後偏心的婆婆後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2022-04-11

「外孫吃肉,孫女喝湯」十年後偏心的婆婆後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01

說起隔輩親,我們身邊有很多說法。

一種是說爺爺奶奶和孫兒是血濃於水,就算不常聯繫也親的很,而外公外婆和外孫關係就差很多,就算天天相處也不會有太深的感情。

另一種說法,則是覺得誰帶大的孩子很誰親,畢竟拋去舊思想,孩子和男方女方都是一樣的血緣關係,自然是跟誰相處久了就和誰親。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算完全正確,人與人的感情要真的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就沒有那麼多煩心事兒了,比起血緣啊相處啊,我倒是相信任何人都更喜歡親近善良的人

02

王女士有一兒一女,年輕的時候也重男輕女,對自己的兒子寵愛有加,卻不怎麼關心自己的女兒,以至於女兒一直都不怎麼和她親近。

可是自打兒子結婚以後,她越來越發現,兒子更向著媳婦兒,不顧及自己的感受

本來兒媳婦兒自己就沒看上,長相不出眾,工作也不好,也不像別人家的兒媳婦兒一樣能說會道,王女士開始也不同意這門婚事,可兒子也不知道受了什麼蠱惑,就必須要娶這個女人,王女士只好妥協。

可這剛結了婚,兒子就不認她這個媽了,就因為她說了兒媳婦兒一句早上早點起,就被兒子數落了一番,說兒媳婦兒工作累,晚起會兒怎麼了?

王女士就不能理解了,還工作累,誰不累?自己還是兒媳婦兒的時候每天要起的比全家都早,要照顧一家生活起居,還要下地幹活兒,比起來,這算什麼累?

總之這兒子就是有了媳婦兒忘了媽,王女士覺得以前兒子不是這樣的,一定都是兒媳婦兒挑撥教唆的,於是看兒媳婦兒更是越看越不順眼。

因為兒媳婦兒的事情,王女士著實鬱悶了一段時間,沒處傾訴就只能和女兒絮叨絮叨,沒想到女兒特別理解她,讓她瞬間覺得還是自己的閨女好,兒子已經指望不上了,以後還是得靠閨女。

兒子結婚沒多久,兒媳婦兒就懷孕了,因為之前的種種不愉快,王女士並不想去伺候媳婦兒,可又想抱孫子,思前想後,最後還是搬去了兒子家。

沒過兩個月,女兒也懷孕了,王女士可樂壞了,可畢竟按這個親疏關係來說,還是孫子親一些的,於是王女士也並沒有去照顧女兒。

只是王女士心心念念的盼了好久,最後兒媳婦兒卻生了個女兒,王女士失望到了極點,兒媳婦兒還沒出院她就大鬧一場離開了兒子家,讓她照顧孫女兒,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好巧不巧的是,王女士的女兒生了個兒子,這讓王女士心裡多少有點兒慰藉,想都沒想就搬去了女兒家說要帶外孫,把原本已經來照顧孫子的親家一家也攆了回去,說自己全權負責照顧外孫的事情不用他們操心了。

要說王女士也是有私心的,雖說養兒防老,但因為兒媳,兒子顯然是靠不住了,幫女兒照顧孩子,不僅女兒女婿得感謝自己,跟外孫多親近外孫長大了也不會不管自己,怎麼都划得來。

可照顧外孫的這幾年,王女士和女婿的關係也並不好,她覺得自己天天辛辛苦苦照顧孩子,女婿並沒有感激自己,逢年過節雖然也給自己買衣服,但感覺就是走個形式,都不走心,王女士總是對女兒抱怨女婿,整個家裡氣氛也挺壓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尤其是去年過年一起去兒子家串門,明明自己是為了外孫好,把肉都夾給了外孫吃,卻被女婿說對孩子偏心會養成他不好的習慣,還把外孫碗里的都分給了孫女兒,搞的王女士十分尷尬。

可不管怎麼說,王女士還是在女兒家照看了外孫十幾年,可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生病了女兒居然會不管自己。

王女士患上了腦血栓,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女兒也只是在醫院陪了幾天就去照顧婆婆了。親家母早在幾年前就患上了老年痴呆,身邊不能沒有人,女兒一家也計劃著今年搬到親家母那邊,如果王女士沒有生病應該也會一起去,只是不曾想自己病倒了也不能阻攔女兒的搬家。

最讓王女士扎心的是外孫說的話:"外婆終於不用跟我們住在一起了,天天吵架煩死了。"原來在外孫心裡,自己就是個煩人精,王女士覺得這些年白疼了這個孩子。

兒媳婦兒這邊更是表示不會照顧王女士,最後只有兒子每天來看看王女士,多數時候只有王女士和護工兩個人,王女士也很後悔,可這時候就算後悔也挽回不了什麼了。

03

感情一但摻雜了目的,就不再那麼純粹,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付出的感情,往往也不會被珍視。

第一:隔代親情其實很脆弱。

很多老人都覺得自己不管怎麼對孫子外孫好,孩子都和自己沒有那麼親,就算從小帶大朝夕相處,也抵不過不常陪伴的父母。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誰對她好她就會喜歡誰,而她們更喜歡父母,多半還是因為父母雖然陪伴少,但每一次的陪伴都是用心陪伴

孩子雖然小,但她什麼都懂,是非對錯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像上文中王女士的外孫,雖然是王女士一手帶大的,但很顯然她帶外孫是有目的的,雖然她不會說出來,但一定也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表露過,這些都會被孩子記在心裡。

而王女士和女婿關係不好,整天的抱怨孩子也是看在眼裡,他知道大多數時候是自己的外婆不對,所以在孩子心裡,他更希望外婆離開,家裡可以清凈清凈。

有時候,老人認為的對孩子好,孩子並不喜歡,老人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孩子也並不會感激,反而覺得都是累贅。

很多老人覺得給孩子吃飽穿暖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吃飽穿暖是頭等大事。

但時代在變,現在照顧孩子遠遠不是吃飽喝足就可以了,更注重的是精神教育,這往往是老人給不了的。

而很多老人也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常常私下說孩子父親或者母親的壞話,也許老人只是為了一時解氣,但實際所有的事情孩子都會記住。

所以很多時候,只是老人覺得付出了,孩子應該和他親,而孩子能接收到的,大部分卻是對老人不好的印象。

第二:一碗水端平是智慧老人的標配。

很多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對隔代的孩子也依然有效,疼孫子不疼外孫,愛孫子不愛孫女兒,這樣的老人有很多。

有些老人表現的比較含蓄,平時對孫子孫女都一樣,一到關鍵時候就向著孫子,比如兩個孩子發生爭執了,比如同時喜歡上一個玩具啦等等。

有些老人就表現的很明顯,對孫子有求必應,對孫女置之不理,有什麼好東西都要給孫子。

相比孫子孫女,更多的偏心是發生在孫子外孫身上的,因為更疼愛某個子女,所以更疼愛這個子女的孩子,這樣的老人也不少。

對孫子極盡所愛,對外孫卻不理不睬,有什麼好東西都給孫子留著,外孫在的時候就藏起來。

很多人能忍的了對自己偏心,但忍不了對孩子的不公平,這樣的偏心常常會引發比較激烈的家庭矛盾。

像上文中的王女士,偏心偏的大家都看不下去那自然是不行的,真正聰明的老人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自然也會一碗水端平,至少不會因為自己引發家庭矛盾,讓自己陷入矛盾的漩渦中去。

文/無筆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