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民歌《上山采蘼蕪》里寫道:「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
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那麼多人,動不動就換房子車子,還有人動了歪腦筋,把離婚和結婚,當成了炫耀的事情。
有道是:「金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
什麼都是新的,這樣的人才有面子。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很多人並不是太愛面子,他們的手機號,有十多年沒有更換了,並且以後也沒有更換號碼的想法。這樣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點贊。
02
第一,問心無愧的人,一生行善,不怕任何人找到自己。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官場上,起起伏伏很多回。
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他上書說:「我想說的話,只三句罷了:希望皇上能結人心,厚風俗,存法度。」
當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過著含辛茹苦的日子,但是他所到之處,並沒有人為難他。反而有地方官員,把土地送給他耕種。
「幸有清溪之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日子很苦,但仍有詩詞做伴,內心是通達的。
做人,如果一直克己奉公、遵紀守法,那麼他都不會害怕別人找到自己,就是有一盆污水倒過來,也沒有關係。
做人,就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那麼和任何人聯繫,都不會心虛,也不要拉黑任何人。
只有那些「做賊心虛」的人,才害怕有人找到自己。最怕是,債主上門來要債,逼得老賴無處躲藏;最尷尬的是,做了醜事,被人揭露了,恨不得找一條地縫鑽進去。
一個人不換號,說明內心不「虛」,一路走來,都很坦然。
03
第二,真正成熟的人,保持理智,從來不被別人控制人生。
當你走進商鋪的時候,立馬就會有服務員圍過來問,要買什麼,要不要選擇一個新的消費方式。
「告訴你吧,我們在做活動,優惠的力度,可大了;再說了,免費的東西,不用白不用......」一番好言相勸,你就動心了,馬上被人牽著鼻子走。
事實上,很多人換手機號,並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被別人忽悠了。
做人,所謂長大,就是知道那是怎麼回事;所謂成熟,就是知道別人要做什麼,但是自己不說出來。
任何時候,都保持頭腦清醒,把對方的言行,看得一清二楚,但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任由別人灌輸很多的思想,自己卻用一個「哦」字來回應。
人與人交往,無形之中就會互相對比、互相影響。成熟的人,擺正姿態,即便自己低人一等,也能不卑不亢;幼稚的人,盲目跟風,反而弄丟了自己擁有的東西。
04
第三,懂得珍惜的人,非常念舊,感恩生命里的「一點一滴」。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你不會一離開學校就有四萬年薪、你不會馬上就是擁有公司配屬手機的副總裁,二者你都必須靠努力賺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一個人真正擁有了一個特別中意的手機號,裡面多半有溫暖或者寒酸的故事。
十五年之前,我還是一個在南方打工的人。當時,買手機的人,並不多。並且手機多半只有接打電話的功能,發簡訊都只能用拼音字母。
那時候,一個很受青睞的手機號,是需要額外花錢去買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手機號也代表著「成功、成績」。因此,我很羨慕那些「8、66」之類的數字。
有一天,一個朋友通過熟人,拿到了一個尾數是「8」的號。後來,他把這個號,讓給了我。到現在為止,我也沒有弄丟。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留住一個號,其實是留住了一段故事,一段感情。特別是好友、情人、親人送的東西,一生都要珍惜,弄丟了都要去找回來。
05
第四,被情所困的人,愛而不得,一輩子都在等「他」的聯繫。
有一個明星說過:「手機並不能修復傳統生活的內在情感,卻可以使當代生活異化,扮演很多角色。」
如果你是一個男人,女朋友送給你一台手機,你一定會愛不釋手。即便手機壞了,你也不捨得丟掉,還是會放在抽屜里——睹物思人。
如果你遇到一個愛而不得的人,那麼你不會就此罷休,一定會和他常常聊天,並且在落難的時候,互相依靠,一起奮鬥,走出去。
雖然今生無緣做夫妻,但是可以保持聯繫,可以通過微信看到對方的生活狀況。
事實上,你一直期待重逢。即便把對方拉黑、刪除了,還是要找回來的。也許在若干年之後,兩個人會有機會在一起生活。
作家幾米在文章中寫道:「在幸福的峰巔,誰還記得住愛神的電話號碼,誰還記得住周圍許多有趣的日子。」
是啊,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新的戀情,可以取代舊的感情,但是愛到了骨子裡的人,卻總是執迷不悟。
不聯繫,不代表不思念。你一直保留電話號,本意是留下原有的聯繫方式,在他思念你的時候,可以告訴一聲。
有個心上人,時光不寂寞;有個聯繫號,天涯海角都可以找到。
06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記住別人的名字,而且很輕易地叫出來。等於給別人一個巧妙而有效的讚美。」
是啊,能夠讓一個人記住你,很不容易。能夠讓人記住你的號碼,需要很久,也許是好幾年那麼久。
你從來不更換號碼,那麼你給別人的印象,就是成熟、靠譜、念舊、有情有義、心地善良。
遇到老熟人,說一句「我的聯繫方式沒變」,內心就坦然了。
往後餘生,少換手機號,別錯過了緣分。
時光匆匆,願你我溫暖同行。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