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是一種對成績很好的學生的美稱,但是一個家庭能夠養出一個學霸,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可能需要從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一個學校裡面,能夠被稱之為學霸的,往往是學習成績和各方面都十分拔尖的人。
但是在中國,卻有一個十分神奇的地方,他被人叫做「學霸村」,顧名思義,就是這個村子裡面的人很多人的成績都十分的好,出現了很多學霸。這個村子坐落在湖南,村子叫做秧田村。
據統計,秧田村一共走出了26名博士,128名碩士,659名大學生,並且要知道的是,村子裡面總共人口也才5000餘人左右,這個數字卻占據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著實是一件十分了得的事情,所以才會被大家稱之為「學霸村」。
成為「學霸村」的原因
因為「學霸村」的響亮名聲,於是大家紛紛的到村子裡面向村民取經。要知道這個數字的意義所在,就當地的一所普通高校來說,一次高考的大學生數量,也不一定有這麼多。隨著大家的探索,才明白了這個村子出這麼多學霸的原因所在。大致有以下三大秘訣:
第一個原因,是學生們自己的努力。這是最大疊代一個原因所在。讀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的是自己的勤奮、堅持才能一點一點的展現學霸的潛質,而為什麼大家 會如此努力,這就要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說起了。
所謂「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無論是從古至今都不是一句假話,歷史做見證,古時候大家爭相恐後,寒窗苦讀,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考取進士,成為狀元,這在那個時候,是一個最為光宗耀祖的事情,一旦一個村子裡面出了一個狀元,那是整個村子都跟著沾光的事情。
在那個時代,仕途往往是窮人或者說沒有人脈的人的最佳甚至是唯一的一個途徑。雖然現在的社會在進步,不斷的在改變,成功的方法也變得很多,但是讀書這條道路卻是最為直白的。
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想往大城市發展,也是需要讀書最為墊腳石的,更不要說農村的孩子。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越來越重視教育,九年義務教育更是從實質的幫助了許多家庭條件不好的人,讓大家都讀得起書,即使教育資源和環境還得不到統一。
農村的孩子,在書中,感受外面的世界,他們沒有條件出去旅遊,只能通過書籍去嚮往,去立下志向,以後一定出人頭地,一定要走出這個村子,到更遠的世界中去。
於是,這些信念,無一不是在支持孩子們學習的動力,也只有擁有學習的動力和目標,他們才能真心的為自己學習,才能有成為「學霸」的可能。
第二點原因,便是家人的影響。家庭環境較好的小孩,他們所處的環境並不一樣,他們沒有真實的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這一說法,因為他們本來就不需要去改變,只是遵循著足跡在走,想更上一個階層而已,這樣就缺少了一個置死地而後生的決心。
父母也是想要孩子過得開心,不會給予那麼多的壓力。可是在農村就不太一樣了,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全部的希望,孩子是父母唯一的寄託。父母因為自己的不夠努力,想要孩子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更加的奮鬥,所以這樣會給孩子們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壓力。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