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熬夜教父
由香港新銳導演卓亦謙自編自導,盧鎮業、鄭中基、陳漢娜、黃梓樂主演的香港電影《年少日記》在29日於全馬來西亞上映,電影真的狠狠戳中每個人的心房,大膽呈現出童年創傷!
《年少日記》大膽呈現童年創傷 《年少日記》講述一封沒署名的遺書、一群看似無恙的學生,讓中學老師鄭Sir(盧鎮業 飾)想起充滿暴力與遺憾的童年往事。他亦面對妻子離別、父親病危,同時必須找出企圖輕生的同學,阻止悲劇重現。電影在香港和中國台灣大獲好評,不只獲得了第61屆金馬獎5項提名,並成功抱回“最佳新導演獎”;也在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12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主、男配、女配、新演員等。
《年少日記》是一部非常私人、私密的電影,內容焦距在傳統華人家庭創傷以及青少年抑鬱症的主題,在環環相扣的劇本下,緩緩的道出許多原生家庭的創傷、學校的體制、青少年抑鬱、校園暴力等內容。
雖然是首次執導長片,但導演卓亦謙的功力相當不俗,很成熟的處理好這個令人深思、批判及深刻的主題,也試圖把新一代的學生的焦慮和恐懼呈現出來,完全令人感同身受。電影中有一句話令我很震撼,“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如果我離開了,很快,大家都會忘記我的”,一個10歲的孩子該有多壓力、多絕望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有時候一念之間就會走錯路,回想起當時的自己,這些畫面再度狠狠戳中我封層已經的記憶。
窒息感極重 在觀看《年少日記》的過程中,給了我一種窒息感,雖然我並沒有在像電影中那麼傳統的華人家庭長大,父母親也沒有如此霸道,但回想起自己曾經不如意、不成材的過往,壓抑已久的傷痛回憶紛紛湧現,再度血淋淋、赤裸的跟自己對話。同時,電影情節的投射也讓我更加心疼片中的主角“鄭有傑”,我成為自己想要的大人了嗎?
《年少日記》雖然沉重壓抑,但在細節上毫不馬虎,導演大膽呈現了剪輯錯位和障眼法,用不同人物的視角去鋪蓋小男孩的真實身份,在謎底揭開時真的措手不及,讓人心痛。當然電影也有部分瑕疵,像是男主角愛情部分的刻畫,導致敘事節奏被打亂,以及略微刻板印象的人物處理,如父母親的形象都是有待加強的部分。
黃梓樂表演出彩 演員方面,飾演“鄭有傑”的黃梓樂非常出彩,把內心充滿恐懼、害怕壓力,但又無力的小男孩飾演得絲絲入扣,令人心疼不已;男主角盧鎮業和女配角韋羅莎都有各自出彩的部分;觀眾較為熟悉的鄭中基一改以往搞笑形象,出演非常典型精英主義的父親,暴力形象令人害怕。
“我未必可以幫到你,但我會陪著你”,《年少日記》絕對是年度必看的香港電影之一,不只情感和探討的主題非常到位,整體拍攝相當有誠意,對於導演的第一部作品來說值得讚嘆。
相關信息:影評|《飯戲攻心2》沒有黃子華依然好看!鄧麗欣、林明禎演出令人感動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