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

2024-02-29     緣分     9453

文|飛魚說史

大家好,我姓王,家住隔壁,所以江湖人送外號:隔壁老王。

這只是一個段子,但是就現在而言,「王」和這三個字相組合,其背後所代表的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個姓氏了。

姓名是一個人的代號,是由姓和名組合而成,而姓在現在又被稱為姓氏,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姓氏都是跟隨父親的姓氏,不過也有例外,例外的情況也有很多,暫不一一列舉。

百家姓

而子女跟隨父親的姓氏,似乎也是作為父親的一種榮譽,不過現在所提倡的男女平等,則在孩子的姓氏上也開始有所體現,比如說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孩子,那麼有些父母就會把其中一個孩子隨媽媽的姓。

不過在男方比較強勢的家庭中,這種情況幾乎不會出現,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他所掌握的權力,堪稱前無古人,而秦始皇有很多名字,比如有人叫他祖龍,也有人叫他趙政,不過更多的人習慣叫他嬴政。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古人的姓、氏、名說起。

古人的姓。

中國的姓氏,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母系社會,所以中國古老的姓氏中都帶有「女」,比如說上古八姓分別為,姬、姚、媯、姒、姜、嬴、姞、妘,不過現在似乎只有姬、姚、姜等比較常見。

最初姓的作用是區分氏族的一種符號,而現在姓所代表的是一個家族,所以究其根源,其實質是一樣的,所以在姓產生之後,世代相傳一般是不會更改的,比較穩定。

姓氏文化

當然,姓還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區別婚姻,一般來說古代同姓的人不可以通婚,說到這,不少人就會反駁了,古代人近親結婚的又不在少數,怎麼會有同姓不能通婚的要求呢?

其實古代人的近親結婚和同姓結婚並不是一個概念,在古代帝王的婚姻中,我們通常會看到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卻很少會看到娶了自己的侄女的,其根源也就在於同不同姓了,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並不能說明古人中沒有同姓結婚的存在,此時暫不細論。

古人的氏。

古人的氏只是姓的衍生品,如果說姓用來區分氏族的話,那麼氏就是用來區分家庭的,說得明白些,氏是同姓下面的分支,再說明白點,那就是一個祖先,後世慢慢演變成為的不同家族。

如果把古人的姓和氏放在現在來講,那麼姓還是姓沒有什麼變化,而氏代表的則是表示輩分的「字」,比如說很多人的族譜上會寫有什麼「德「、」明「等字輩,不過現在這種帶有字輩的名字,也漸漸被人們所摒棄了。

古人的姓氏

不過古人的姓和氏不同,是在先秦時期,等到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姓和氏慢慢地合二為一了,變成了現在意義上的姓氏,正如《通志·氏族略》記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秦漢時期姓氏合一,其實也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在當時奴隸制逐步解體,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也走向了終結,這就導致了姓的弱化,而漸漸地興起了以小家庭為主題的經濟基礎,姓氏細分也沒有必要了。

秦始皇的姓氏。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