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歷史上,岳飛是一位不得不提的英雄人物,他的存在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忠魂。
自古以來,擅長打仗的將軍多不得善終,這幾乎是一條鐵律,越是剛正之人,下場越慘,岳飛便是明證,可即便如此,岳飛的愛國之心依然被人們褒揚,畢竟先有國,才能有家。
南宋紹興十年是岳飛生平的高光時刻,連戰連捷的他已經將金軍打得潰不成軍,金國的實際當權者完顏兀朮被迫退守開封,在岳飛的步步緊逼之下,完顏兀朮最後只剩下了一條路:
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
自從南宋建國以來,還未嘗過如此暢酣淋漓的勝利,一時間將金軍趕回老家的呼聲異常高漲。
可就在完顏兀朮打算渡河的時候,有人勸說他,不要著急過河,岳飛雖然能打,但他終究是個帶兵的武將,自古以來都沒有權臣在內,大將能在建立不世之功的先例,並斷言岳飛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不甘心的完顏兀朮硬著頭皮決定再等一等。
南宋的皇帝趙構、宰相秦檜等人果真沒有讓完顏兀朮失望,在岳飛即將將金人趕回老家之際,岳飛收到了第一道班師的詔書。
岳飛看著眼前完勝的戰局,他一面上書據理力爭,一面加緊對完顏兀朮的打擊,可接下來岳飛卻在一天之內收到了十二道班師回朝的金字牌。
不回朝,便是不忠君,岳飛回朝之後便被殺害,他帶走了勝利的希望,南宋也在岌岌可危中苟延殘喘。
可命運還是很眷顧南宋的額,就在金國要滅掉南宋之際,一位名臣橫空出世。
他僅憑一戰為南宋續命118年,毛主席稱他是「千古一人」,他叫虞允文,只是知道他的人卻很少。
被薦入朝
宋徽宗大觀四年,虞允文出生於隆州仁壽,可別小看了他的出身,他是地地道道的名臣之後,先祖為唐朝初期的名臣虞世南。
虞世南的七世孫虞殷曾擔任國仁壽郡守,遂居家遷至此處,只是到了虞允文這一代,虞家的風光早已大不如從前,但好在他的父親虞祺還比較上進,曾考中進士,後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轉運判官。
無論什麼時候有個好爹都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情,虞允文也不例外,他在年幼時便得以飽讀詩書,憑藉自身的聰穎,在七歲時便已能提筆寫文。
等到虞允文成人之後,便憑藉父親的關係進入仕途,只是好景不長,母親病逝之後,父親虞祺也染上重病,為了恪盡孝道,虞允文七年未曾調官,直到父親去世。
父親去世之後,虞允文也沒有了依靠,他想在仕途上一番作為,必須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只是還未等他做好準備,宋徽宗、宋欽宗便被金人俘虜,北宋就此滅亡。
身世浮沉雨打萍,在亂世中漂泊許久,虞允文終究想著要報效國家,所以當宋高宗趙構挑起南宋的大旗時,他立即投身其中。
紹興二十四年,已經44歲的虞允文參加科舉考試而進士及第,只是此時南宋還是權臣秦檜的天下,有能力的蜀地士子根本得不到重用,虞允文只能做個小官。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