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麾下三大猛將,劉備曹操各得其一,剩下那位的威風曾壓趙雲

2024-02-29     緣分     4617

公元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討伐蜀漢,後主劉禪不敵,舉城投降,這標誌著三國亂世已經到了尾聲。

同年,司馬昭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其子司馬炎掌握大權,僅僅幾個月之後就代魏稱帝,建立晉朝。

公元280年,司馬炎派三路大軍討伐東吳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見大勢已去,脫掉衣服,命下人將自己反綁,出城投降,東吳滅亡,從此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建立晉朝的司馬氏是三國的終結者,但是由於司馬氏也是曹魏政權出身,所以我們也能認為是魏國滅亡了蜀國和吳國,只不過改了一個名字而已。

從這點來說,曹魏政權其實自始至終都是三國中勢力最大的,東吳也好,蜀漢也罷,終究都是東漢末年這齣舞台劇上的配角。

如果不是《三國演義》這本文學名著的橫空出世,那麼蜀漢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並不會比東吳多多少,畢竟就地盤和人口而言,蜀漢連東吳也比不過。

不過好在蜀漢的開創者劉備很善於投機,在很多主公手下都當過小弟,細細算來,大概有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比起呂布的三姓家奴,那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唯一的區別是劉備這人很有原則,他雖然投奔的人很多,但從來不會認別人當爹。

至於說劉備為何會率先投奔公孫瓚,這是因為在曹操、劉備、孫權等人成長起來之前,公孫瓚是當時最有實力的軍閥勢力。

公孫瓚最風光時,手下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其中還有三大猛將,公孫瓚死後,劉備和曹操各得其一。

殊不知,剩下的那位曾威風一時,鼎盛時期還力壓趙雲一頭,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三位猛將都是誰。

曹操之田豫

田豫成名很早,早在劉備投靠公孫瓚的時候,就已經聲名鵲起,劉備非常看重他,在劉備擔任豫州刺史時,就想著與田豫一起共謀大事。

可是田豫根本看不上劉備,便以母親年老為由請辭,劉備很捨不得他,但古人又極為講究孝道,劉備根本沒有理由挽留,只得揮淚與之告別。

後來田豫看準機會,又抱住了公孫瓚的大腿,被其任命為東州縣令。

當時公孫瓚的部將王門背叛,還幫助袁紹進攻東州,就在眾人準備投降之時,田豫登上城門將王門罵了個狗血噴頭,王門慚愧不已,悻悻而走。

公孫瓚失敗後,鮮於輔代行太守之職,他與田豫關係很好,便任命田豫為太守府長史,當時群雄並起,鮮於輔便與田豫商討該投奔誰。

田豫直言:

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歸命,無後禍期。

鮮於輔很信任田豫,便聽從他的建議投奔了曹操,曹操覺得田豫這人很識相,便對其委以重任。

曹操去世後,田豫又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重用,當時北方游牧民族強盛,時常騷擾邊疆,曹丕便任命田豫為使節前去北疆坐鎮。

田豫不負眾望,將北方不聽話的游牧民族盡皆收拾了一遍,自此威震北疆,成為了曹氏政權的核心人物。

魏明帝即位之後公孫淵叛變,田豫又被委派前去討伐,結果公孫淵被打得抱頭鼠竄,後來孫權又率大軍進攻合肥,田豫上表呈計,以不變應萬變,終敗退孫權。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