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出錢資助了四年的孩子,有一天會反咬自己一口。
2006年11月,寒門學子 向海清用一封6000字的書信,將孫儷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向海清在信中委屈地訴說:「每個月只給我2000元生活費……」企圖得到大家的同情。
但輿論卻偏向了孫儷,大家紛紛指責向海清「忘恩負義」!
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上演,讓人唏噓不已。
向海清究竟是如何得到孫儷資助的?
他與孫儷之間到底又有哪些恩恩怨怨?
如果沒有孫儷,向海清也許這輩子都沒有機會上大學。
向海清出生於 重慶市巫溪縣一個貧困的家庭,父母都是農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過活。
因為父母身體不好,所以沒法外出打工賺錢,一家人的日子很是拮据。
自打向海清上學,就常常面臨「停課」的危機,甚至因為交不起學費幾度輟學,在老師和親戚的資助下,勉強上到了中學。
2002年,重慶電視臺的記者邱朝著手拍攝紀錄片《希望在山區》。
他本意想通過這檔節目讓更多人看到大山裡品學兼優的孩子們,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幫他們。
邱朝得知向海清的情況之後,立馬把他定為其中一期的主人公,邀請他進行錄製。
這個農村孩子的艱苦求學事蹟感動了很多人,這檔節目也恰好被孫儷看到了。
那時候孫儷出道沒多久,工人家庭出身的她十分理解一個孩子想上學的心。
當時她正在昆明拍攝《玉觀音》,大山裡的艱苦環境讓她更加心疼這個孩子,於是動了惻隱之心。
孫儷打電話給自己媽媽:「我想資助一個孩子,您給聯繫一下吧……」
起初孫儷媽媽是有顧慮的,畢竟資助一個人是長期的事情,金錢精力上都要耗費不少。
但是在看了向海清的事蹟後也十分心疼,於是通過熱線聯繫到了向海清的學校。
經過幾個月的商討,孫儷母女正式確立了對向海清的助學計畫。
2002年5月,向海清第一個從老師手中接到了資助的2000塊。
他的雙手顫顫巍巍仿佛這錢有千斤重,對這個家來說這是一筆鉅款!
向海清感激的寫信給鄧阿姨(孫儷媽媽),心裡滿是感恩。
有了這筆錢,他再也不用擔心自己讀不起書了
甚至不用去撿垃圾打零工賺錢,他可以和同學們一樣拿出更多的時間坐在課堂裡學習。
在這個貧困的小縣城,2000塊足夠一家人生活很久了。
鄧阿姨時不時打來電話關心向海清的學業:「一定要好好學習,你還在長身體,別忘了買點有營養的東西」。
知道高中的學習緊張,孫儷特地從上海給向海清寄來課輔資料。
向海清感動地跟她們保證:「我一定會好好的,考上好大學!」
然而天不遂人願,2004年大學聯考,向海清落榜了,他又失望又害怕,他擔心鄧阿姨會生氣,覺得自己沒出息。
但是孫儷母女倆反而鼓勵他再接再厲重新來過
並建議他來年考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能開闊眼界,以後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好在2005年,向海清在大學聯考取得了好成績,在孫儷的建議下報考了上海水產大學。
小縣城出了個上海的大學生,向海清一下子成了學校乃至家鄉的小名人。
街坊鄰居稱讚他:「以後肯定會有大出息的!」向海清心中的驕傲感油然而生,認為自己的命運就此改變了。
大學報導時,向海清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資助人,慈祥的鄧阿姨身後站著的竟然是大明星孫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