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女孩周童打小就沒見過母親,7歲那年,父親病重,彌留之際,將她託付給一位老人,老人撫養周童長大,培養她成為大學生。周童對老人充滿了感激,結婚後,本想給老人養老,老人卻不辭而別,老人的身份也呼之欲出……
周童的記憶中,沒有任何關於母親的印象,有的是和父親生活在寧夏吳忠同心縣的一個簡陋的房子裡。父親是一個身體消瘦、皮膚黝黑的男子,身上永遠都有股濃濃的汗腥氣味。每天穿著洗著發白的衣服出門,回來的時候,衣服幾乎都能擰出水來。
漸漸長大和懂事後,周童知道父親每天都在外面干很重的活兒掙錢,父親掙的錢大部分寄給了老家的奶奶,少部分用於他們的生活開支,確切的說交了房租、水電以及給周童買東西,幾乎捨不得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錢。
父親平日很忙,沒多少時間陪周童,周童小小年紀都是自己上學,放學後也是獨自回家。5歲的時候已經能夠洗自己的衣服,6歲的時候能夠幫父親分擔家務,完成很多同齡孩子都不會涉足的家務事,例如買菜、幫父親到郵局給奶奶匯錢等等。7歲那年,周童能做更多的事情,父親卻病了。
因為捨不得花錢,父親也不去醫院,只是到藥店買一些藥,有時候走不動就讓周童去買。周童擔心父親會死掉,整天守在父親身邊,只是父親沒有撐到幾個月,就病得不怎麼說話了。正是那個時候,家裡來了一位老人。
父親握住周童的小手,用虛弱的聲音說:「童童,爸爸不能再陪伴你了,以後就跟著王爺爺,他會給你買好吃的好玩的,你不用跟著我受苦了……」七歲的周童一時不能明白,為何爸爸突然就不要她了,她急著大哭,但是無濟於事。
周童離開了同心縣,來到吳忠市,從此和王爺爺住在了一起。王爺爺一個人住在吳忠市,擁有一套百餘平米的房子,家裡的條件要比父親好很多。周童在王爺爺家擁有自己單獨的臥室,還有一張睡上去軟軟的又舒服的小床。更讓她歡喜的是,王爺爺還給她準備了很多漂亮的新衣裳、新書包、新文具……一切都是她曾經不曾擁有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她都沒有見過的零食,每天吃飯都有肉,王爺爺還親自接送她上學。
王爺爺對周童很好,周童也聽話懂事,兩人一起過得很愉快,王爺爺對周童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學習。周童學習的確很努力,沒有意外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周童參加了寧夏的省考,考上了吳忠市的公務員,成為一名公職人員,依然和王爺爺住在一起。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