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應該沒有人對這句話陌生,但是,並非所有父母都能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有的父母完全把教育丟給學校,丟給老師,似乎只要把孩子放在學校,就可以學會所有東西了一樣。而事實上,雖然如今的校園教育日趨完善,但依然有很多東西是學校教不了的,這部分應該由父母補齊,如若不然,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很多事情都要從頭開始,有時候甚至會走歪路。
比如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以及感情方面的事,父母的言傳身教起到的效果非校園教育可比。但捫心自問,作為父母,我們在這些方面有教育過子女嗎?有跟子女溝通過嗎?
很多父母都沒有,尤其是感情方面的事,有的父母甚至避而不談,只知道在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催婚,試問這樣做有何意義?你只知道分配給孩子任務,卻從不教孩子如何去做,從不提醒孩子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孩子的婚姻如果不幸福,很大一部分責任在你。
父母如果細心一些,不難發現孩子的逆反情緒,或者在某些方面犯的錯誤,此時不應該只顧著責怪批評,發現問題了,就會相應的解題方法,你想都不想就批評指責,只會讓孩子從心裡跟你保持距離,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提到過這方面的案例,我覺得值得其他父母參考:有一位母親時常因為女兒的叛逆而發脾氣,最後實在筋疲力盡了,在女兒再次叛逆的時候,她放棄了所有的責備,很難過地問女兒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為什麼不聽話,女兒看到了母親的態度與以往不同,於是放下了防備,把心裡話全都說了出來。
女兒無法接受母親總是命令她這樣做那樣做,卻從不在乎她的感受。每次她想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總會被母親強而有力的語氣打斷。
這種心聲是不是很熟悉?比如父母催婚的時候,總是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說到了年紀就必須結婚,不考慮你的感受,你不是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是剛想開口或剛說到一半就被父母打斷,或者說了之後完全被父母忽視,這樣就會導致彼此之間出現隔閡。
很多父母習慣了把子女當小孩看待,習慣了下命令,完全無視了「感受」兩個字。即便子女還是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感受,沒有人喜歡別人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哪怕對方是自己的父母。小孩子可能不敢跟父母鬧翻,但長大之後則很容易鬧翻。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