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婆婆算盤落空:年輕時幫小兒媳帶大倆孫,晚年再讓大兒媳養老
《知否》有一句台詞: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子女越多的家庭,父母越是難以做到一碗水端平。甚至在很多時候,父母會理直氣壯偏袒自己喜愛的那個孩子。
面對偏心的父母,親生子女除了無奈接受,別無他法。可這一招對於兒媳婦而言,卻不行了。畢竟兒媳婦跟婆婆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親情綁架兒媳婦也沒辦法要求對方給婆婆養老,除非婆婆曾經對兒媳婦有恩,否則一切免談。
01、婆婆身強體壯時,幫小兒媳帶孩子
陳墨怎麼也沒想到,年輕時身強力壯幫襯小兒媳帶孫子的婆婆,卻在晚年年老體弱多病時,來找自己這個大兒媳養老伺候,還美其名曰:養老本就該是長子長媳的義務。
婆婆的自私和理直氣壯,讓陳墨差點破口大罵。當初她和老公結婚,婆婆一句「沒錢」就打發走了他們。後來,小叔子買房,婆婆卻拿出了20萬,陳墨氣得差點跟老公鬧離婚。
再後來,陳墨生下女兒,請婆婆來幫忙照顧月子和孩子。婆婆不願意,以要照顧孫子為由拒絕了。可當時小叔子家的兒子,都三歲多,可以上幼兒園了。
婆婆的偏心,一度傷透了陳墨的心。再之後,不管自己多麼無助,陳墨都幾乎不曾求助過婆婆。不是她爭強好勝,而是她很明白婆婆根本不會心疼她,也自然不會來幫襯她。
礙於婆婆種種偏心的做法,陳墨和婆家的關係也逐漸冷淡了下來。除了逢年過節,否則她一般很少帶孩子回婆家。即便回去了婆家,也只是匆匆待半個小時,連飯都不吃就走了。
02、婆婆體弱多病時,找大兒媳養老
原以為,婆婆在小叔子家帶孩子,各住一處,婆媳兩個也能相安無事。可陳墨的算盤,終究在小叔子的兩個兒子逐漸長大讀書上小學之後,就化為了泡影。
把小叔子兩個兒子都接連養大,婆婆的任務也就完成了。還沒等她喘口氣,好好休養身體,弟媳婦就提出要把婆婆送到老家,說兩個孩子長大了,家裡房子小,沒辦法住那麼多人。
婆婆雖然心疼弟媳婦的過河拆橋,但她卻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小兒媳不留人不養老,大不了自己就去大兒媳家養老。反正在農村,父母的養老,一般由大兒子大兒媳來負責。
婆婆是這樣打算的,也是這樣做。弟媳婦前腳要趕人,婆婆後腳就麻利收拾好行李,要去大兒子家。而等婆婆上門時,陳墨還被蒙在鼓裡。
看著婆婆年老體弱多病的樣子,陳墨的心裡不斷往下沉。婆婆也很有眼力見,在自己大兒子的面前,就哭訴小兒媳的不孝順。等陳墨老公心軟妥協了,又換了一副面孔要求陳墨伺候自己,說自己年紀大了,渾身病痛。
03、婆婆的如意算盤落空
婆婆哭哭啼啼的樣子,讓陳墨老公不落忍,勸她不要計較,畢竟是他的父母。陳墨也不想斤斤計較,可想到自己結婚生子,辭職帶孩子這些年所受的委屈和心酸,就忍不住替自己打抱不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對自己沒有一點恩情的婆婆,年紀輕輕時身強體壯,卻給小兒媳帶大了兩個孩子。等自己晚年體弱多病了,卻又想著道德綁架她養老伺候,門都沒有。
陳墨終究還是沒辦法逼迫自己同意,自己這麼多年所受的苦,婆婆不曾體會和心疼過,更不曾感同身受過。如今讓她不計前嫌,接納婆婆來家裡養老,即便是離婚,她也做不到。
陳墨拿出5000塊錢給老公,並向他攤牌,要麼咱倆離婚,要麼你給你媽5000塊錢,送她回老家養老。老公看著硬塞過來的5000塊錢,很是為難。
但陳墨可管不了那麼多,她就是不想讓婆婆的如意算盤得逞。當初她孤苦無助的時候,婆婆又何曾心疼同情過她?真心換真心,婆婆對她都沒心,她又何必自找麻煩?
今日話題:
你支持陳墨送走婆婆的做法嗎?
半夏解語:剖析婚姻情感,教你讀懂人心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