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中國150年,背刺中國,陷害華為孟晚舟,它得到了哪些報應

2024-03-04     昀澤     7365

滙豐銀行盤踞於中國多年,在中國獲得了大量紅利。

可即使如此,當中國商人孟晚舟被惡意扣留之時,滙豐銀行卻還是義無反顧的站到美國方面,甚至還向美國提供了所謂的證據,甚至還誣陷孟晚舟對滙豐銀行產生了欺詐行為。

面對如此助紂為虐的滙豐銀行,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寄生中國150年,背刺中國,陷害華為孟晚舟,它得到了哪些報應

藉機發展圖謀背叛

滙豐銀行的名號在中國是一度能讓老百姓與一眾富豪信賴的存在。而這便是因為滙豐銀行比起一些新型銀行來說,在中國簡直可謂說是樹大根深。時間的堆積自然能夠換取中國百姓的信任。

究其滙豐銀行的淵源,其是由一名叫托馬斯的英國人所創辦,滙豐銀行建立之時中國還處於清王朝時期。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中國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卑微的時刻。

政治的衰弱讓中國在世界之中毫無話語權可言,除了在國際關係中舉步維艱,中國國內的經濟狀況也不容樂觀。多次的割地賠款讓清政府的財政進入到入不敷出的階段,百姓常常要忍受凍餓之苦。

寄生中國150年,背刺中國,陷害華為孟晚舟,它得到了哪些報應

於是為了解決眼前的難題,清政府只好走上了借貸的道路來滿足政府的基本經濟要求,而清政府的衰微卻給了滙豐銀行一次暴利的機會。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清政府找到了英國人開辦的滙豐銀行,向其借出了大量現銀。

對於清政府的要求滙豐銀行一直是來者不拒的,滙豐銀行很快就在清政府面前樹立起了友善的形象,獲取了清政府的好感。只是滙豐銀行友愛的面具之下卻包藏禍心。

一段時間後,滙豐銀行成為了清政府貸款的主要來源,甚至可以說是壟斷了清政府所有貸款項目。滙豐銀行對於清政府的有求必應成功的麻痹了清政府,導致了清政府忽視了滙豐銀行一次又一次的提高貸款利息的現實。

寄生中國150年,背刺中國,陷害華為孟晚舟,它得到了哪些報應

清政府借貸越多,滙豐銀行的收入就越加豐厚,直到清政府的債券發行夠了一定數量,滙豐銀行終於撕下了他偽裝的麵皮。由於清政府多次借款,直至最後無力償還,於是滙豐銀行就藉機向清政府提出可以用關稅來補償未還的借款。

高於一般借貸水平的利息讓滙豐銀行狠狠的在中國發了一筆橫財,可貪得無厭的滙豐銀行還覺得遠遠不夠。關稅自主權為一國之本,可滙豐銀行卻借中國國力衰微的時候趁火打劫。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