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生病住院,需要人照料。兒子兒媳都有班要上,於是兒媳便提議,在家請個護工。讓兒媳沒想到的是,自己丈夫同意了,卻被小姑子指責不孝順。兒媳接下來的操作,讓小姑子痛哭不已!
為了方便,暫且稱兒媳為劉女士說起。劉女士自打結婚後,和婆婆的關係談不上有多好,但也沒多差,挺多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婆媳關係的惡化還要從劉女士生孩子說起。本來劉女士懷孕生子是件大喜事。但老公要賺錢養家,婆婆口口聲聲說自己沒義務伺候兒媳婦和帶孩子。
坐月子照顧孩子都是在娘家,尤其是照顧孩子,父母一直幫助照顧到孩子上小學。
回想那些歲月,邊照顧孩子,邊上班賺錢。種種艱辛痛苦,恐怕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了。
現如今婆婆生病了,才想起來劉女士這個兒媳。劉女士自然不樂意,更不用說,婆婆是在照顧小姑子家的孩子期間出的事。
可劉女士丈夫不管這些,一直在勸劉女士辭職回家照顧婆婆,等婆婆康復後,再重新找工作也不遲,請家庭護工的成本太高了。
小姑子也在一旁冷嘲熱諷,劉女士工資低,每月的工資還不夠請個護工,何必浪費那份錢。
不止如此,小姑子還大義凜然地說,自己一個出嫁的閨女,不好摻和娘家的事,自己也有家庭和孩子要照顧,不能天天守著母親,照顧母親。
不等老公開口,劉女士就搶先答道:你是不是想說,你工資比我高很多,我辭職比你辭職更合適!
丈夫直呼劉女士聰明絕頂。但緊接著,被劉女士一句:白日做夢。給拉回來到了現實當中。
從兄妹倆這一唱一和中,劉女士心裡一清二楚,無非就是想把照顧婆婆的責任,甩給自己。劉女士看著推諉的兩兄妹,是真正體會到了那句: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劉女士思索片刻後,不慌不忙地說地:小姑子,你不是因為要照顧孩子分身乏術嗎,不如這樣吧,婆婆馬上就要出院了,等婆婆出院後,我們把婆婆送到你家去,這樣你在家既能照顧孩子,又能照顧母親,豈不是兩全其美!
說完不等兄妹二人反應過來,劉女士就頭也不回地走了,帶著孩子回到了娘家。管他誰去照顧婆婆呢!只要不是自己這個兒媳就可以了。
兒媳沒有贍養公婆的責任和義務。從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婆媳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融洽,甚至可以說有些糟糕。
兒媳懷孕,坐月子,帶孩子等等,在這些人生重大時刻,需要婆婆伺候的時候,婆婆以各種理由推脫。等到自己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顧時,才想起自己還有個兒媳婦,怕是為時晚矣。
這能怪兒媳不孝順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婆婆和兒媳沒有絲毫血緣關係,本來無任何交集的兩個女人,卻因為一個男兒,產生了聯繫。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相互幫助,相互體諒!
婆婆倘若懂得施恩於別人,別人也會報答自己。自己對兒媳不曾有過任何恩情,又何來要求別人報答自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婆婆幫女兒帶孩子期間生的病,女兒卻一門心思想著置身之外,把照顧自己的責任,甩鍋給別人。兒子就更不用說了,以賺錢養家為由,拒絕照顧自己。反正就是,子女們都有理由來推脫,不來照顧婆婆。婆婆的晚年,可以說是無比淒涼。
兒媳被自己早些年給得罪了。一兒一女都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庭要忙。這可真應了那句古話:久病床前無孝子。
話雖如此,但老人的子女未免有些過分,尤其是閨女。母親幫自己帶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嫂子想著出錢請護工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自己不出錢不出力,就甭說了,還對嫂子冷嘲熱諷。
自己的親生母親還躺在病床上。自己如果不能出錢或者出力的話,就光出主意了。還是大家誰都看得出來的主意。自己倒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可有沒有想過,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不要總想著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譴責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