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5天上門7次,大喊:150平的房不住,跑出來租房也不怕人笑話

2024-03-08     緣分     8490

心理治療師海靈格說: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每一種關係,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可以讓你和親人,都處於自己的舒適圈裡,親密卻又各自獨立。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無邊界的關係,是中國特色關係。

的確,我們生活在一個重視親情和聯結,但缺乏界限感的大環境里,身邊人普遍缺乏界限感,尤其是「中國式家庭」里的父母。

婆婆5天上門7次,大喊:150平的房不住,跑出來租房也不怕人笑話

學者周國平曾說: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源於無意中突破了這界限。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習慣把子女看成自己的所有物,他們喜歡干涉子女的生活、左右子女的選擇,甚至想要掌控子女的人生。

他們以愛之名,一次又一次突破子女的界限,最後導致衝突產生。

那麼,要如何與缺乏界限感的父母,和睦相處?

《奇葩說》的辯手席瑞認為,最重要的是先明晰自己的邊界,他說: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邊界,都確定不了,那我們又如何,去苛責對方的越界?」

唯有堅定地分清邊界,讓父母看清你的底線和原則,父母才會尊重你,不再隨意地越界。

婆婆5天上門7次,大喊:150平的房不住,跑出來租房也不怕人笑話

01.原生家庭負擔重

網友林茵(化名)的婆婆,也是一個缺乏界限感的人。

當初林茵和老公周堯(化名)談戀愛時,婆婆多次橫加干涉,若不是周堯的態度堅定,兩人早已被拆散。

婆婆之所以不喜歡林茵,是因為林茵的家境。

林茵出生在周邊鄉鎮,是家中長女,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林茵家境本就一般,雪上加霜的是,父親在她大三時,因為意外事故,失去勞動能力。

還好,父親生活還能自理,也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母親獨力扛起養家重任,但她的工資,僅能維持一家人生計。

林茵只能靠自己勤工儉學。艱難讀完大學後,她在縣城找到工作,開始幫母親一起承擔家庭開支。

後來,弟弟也考上大學,家裡的負擔更重了;再加上父親這些年,一直在進行後期康復治療,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婆婆5天上門7次,大喊:150平的房不住,跑出來租房也不怕人笑話

林茵身上的壓力很大。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光環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別人會因為你身上某一個優點,而對你的其他方面,也給予較好的評價。

與之相反的是「惡魔效應」,別人對你身上某一特徵有不良印象,就會對你這個人的整體評價偏低。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