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句話,陳忠實足足耗費了6年時間,終於創作出了長篇小說《白鹿原》。
《白鹿原》獲得茅盾文學獎,也被改編成為同名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
因為電影版本《白鹿原》受到時長的限制,表現得差強人意,這讓觀眾很期待電視劇版本的表現。
這部作品,早在2001年就被製作人買下了電視劇改編版權,但遲遲沒有動靜,直到2010年,獲得過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獎的申捷,才接手立項。
2015年,劇本終於改完了,但導演卻沒有找到。
為了能夠找到一個好導演,製片人李小飈和藝術總監張嘉譯,找到了兩次拿過年度收視率冠軍的導演劉進。
在此之前,張嘉譯和劉進合作過《懸崖》、《一主二仆》,自認為關係還不錯,《白鹿原》講述的是陝西農民,而劉進又是陝西人。
本以為張嘉譯會馬到成功,但劉進一聽,就直接拒絕,還說:我拍不好,怕對不起家鄉父老。
為了讓劉進擔任導演,李小飈和張嘉譯輪番勸說,甚至還主動請纓,飾演男主角白嘉軒。
為了能夠拍好這部氣勢磅礴的史詩巨作,製片方和劇組工作人員傾注了無數的時間、心血,經過長時間的商議,最終定下需要70位重要角色,4萬餘名群演,耗資2.3億。
改編小說的作品,最難的是怎樣保留小說中的原汁原味,這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能夠找到感覺,演員們都跑去陝西農村,體驗割小麥、織布等生活。
在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配角,就是白嘉軒的妻子吳仙草,她是傳統女性的代表,樸實勤勞,為了丈夫孩子而活,不像白靈或是田小娥,是無聲地存在。
角色吳仙草需要的演技十分高,表演既不能突出,也不能搶主角的風采,更不能過於低調,沒有存在感。
因為很考驗演員的演技,便將這個角色給了坐擁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的雙料影后秦海璐。
接到這部戲時,秦海璐產後不久,但為了更好地貼切角色,在短短的兩個月,她瘦掉了30多斤。
最終,秦海璐很好地詮釋了角色仙草。她沒有特定的「形狀」,但她卻是一個「託兒」。托住了白嘉軒;也托住了張嘉益。
電影《白鹿原》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於田小娥了。
原著中的田小娥白嫩美艷,跟多個男人糾纏不清,尺度也遠超人的想像。
在籌拍時,導演劉進曾說過:田小娥要極度豐滿,但這個豐滿的意思,不知道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
只是回望電影版本的《白鹿原》,張雨綺的凹凸有致、風情萬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足夠美,也足夠嫵媚,更足夠性感。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