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他開始了渾渾噩噩的日子。
有錢時就和混混弟兄瘋狂墮落,沒錢時就跟著父母去捕魚。
或是到洗衣店、工廠等地方去賣苦力。
總而言之,那段時間沒有一件事,是柯受良真正想做的。
可能是過早步入社會,體會到沒文化寸步難行的教訓。
在青春期備受鞭打的他,突然在即將成年時茅塞頓開,選擇步入正道。
既然「金盆洗手」了,那干什麼才算是正經工作?
柯受良其實一直很喜歡賽車,17歲那年他考上電影明星學校。
在這里一邊學習怎麼當演員,一邊瘋狂對賽車進行研究。
在學校待了五年,柯受良把自己練就了一名專業的職業賽車手。
成功進入臺灣摩托車障礙賽,並在比賽中一舉奪下桂冠。
另一邊在演戲上,柯受良沒有背景,只能從跑龍套、替身做起。
大多時候柯受良備受欺負,經常被當做傭人使喚。
除了端茶送水外,還被劇組充當危險動作的替身。
不過,他深知這就是小人物的現實。
再加上做替身,尤其是危險替身來錢快,也就心甘情願去做。
柯受良積極面對困難,期待著機遇降臨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天。
就在他一邊借酒消愁時,機遇朝他奔來。
02、玩命替身走紅記 由於柯受良在劇組里為人老實,待人和善。
雖然有人為難他,但還是憑借著不錯的性格,結交了一眾好朋友。
每當有劇組需要替身,都會有同行去推薦他。
所以1982年,曾志偉籌備電影《最佳拍檔》,正缺替身之時,有人又推薦了柯受良。
彼時的曾志偉急需一個能做危險鏡頭的替身,這是他投入心血最多的一部電影。
為使每個鏡頭更加逼真,電影里的每個細節都不容得敷衍。
可惜,當時沒有人具備像成龍這般的冒險精神,紛紛不敢上前邀功,就連向來作死的外國人都不願意嘗試。
這給了柯受良救場的機會。
曾志偉見有人願意,二話不說趕緊同意他演,生怕柯受良下一秒會改變想法。
為使對方的傷害降到最低,曾志偉在當天拍攝時安排了兩輛救護車在旁,以柯受良拍的時候發生不測。
在拍的時候,大家都心懸一線,畢竟這個動作難度太大了。
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只見他駕駛著摩托車,從一邊直接跳到另一邊,完美並且帥氣的降落。
如此高難度的動作, 柯受良竟然一氣呵成。
在場的人都愣了一些,隨後紛紛對柯受良鼓掌喝彩。
從此,柯受良有了一個「柯大膽」的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