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全球速賣通、Temu等平台在南韓大舉擴張,憑藉低價策略搶攻市場,對當地市場造成威脅。學者指其商業模式對當地企業不公,Temu對韓企尤具殺傷力,但難以監管;而阿里巴巴未來2到3年內恐成南韓主要零售商。
南韓淑明女子大學工商管理系教授徐鏞求表示,Temu的商業模式對南韓企業尤其具有殺傷力,在當前的監管環境下形成了一個「不公平的競技場」。Temu利用南韓150美元(約4700元台幣)以下無須繳納關稅的規定,以低廉價格從中國將商品出貨到南韓,規避關稅、進口認證、進口企業註冊等成本。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上月在南韓APP用戶數達818萬人,猛增130%。路透社 徐鏞求指出,這種模式對南韓企業非常不公平,未來南韓中小進口企業會大量倒閉。
但徐鏞求認為,要加強貿易監管並非易事,南韓總統尹錫悅政府傾向自由貿易,且中國電商符合150美元(約4700元台幣)以下包裹跨境免關稅的規定,以自由貿易國家來說很難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中國電商將在南韓市場站穩腳跟,「阿里或在未來2-3年內成為南韓主要零售商」。
學者認為阿里巴巴或在未來2到3年內成為南韓主要零售商。資料照片 不過在大舉擴張的同時,中國電商頻頻被指售後服務差、個資保護不到位。南韓消費者院2023年受理673起速賣通消費者的損害諮詢,南韓消費者聯盟則收到475起訴賣通消費者投訴,並提出107起調解要求,多達60起未得到速賣通回應。南韓公正交易委員會已對速賣通進行調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上周也宣布,正對南韓用戶較多的海外直購平台針對個資收集與處理情況進行調查,南韓國會有意見擔憂,速賣通可能將消費者個資轉移至中國,但無法確定對這些資訊的處理情況。(中央社)
Shein上月在南韓的APP用戶數也創新高。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