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鍾睒睒這事,得先來一句老話:「這可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你看,這首富因為宗老的去世,一不小心就成了全網熱議的焦點,這事兒要是放在以前,那絕對是個「從頭涼到腳」的典範。
先不說別的,就農夫的包裝和水源問題,這可是攪得人心惶惶的大事,網上那幫鍵盤俠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個勁兒的往上撲,連鍾睒睒家孩子的國籍都被挖出來了,力量真強大啊。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一條關於鍾睒睒老母親去世的新聞,竟然讓這股熱潮按了暫停鍵,鍾睒睒的媽,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家,經歷了那麼多年風風雨雨,用「奮鬥與奉獻」五個字就能概括她的一生,這種時候,就連那些平時最能吵的網友,也不約而同地安靜了下來,紛紛在評論區里表達對老人家的尊重和緬懷。
然而,好景不長,一條朋友圈截圖又把這場風波攪得沸沸揚揚,圖片里的鐘睒睒說他媽媽一直身體硬朗,沒什麼大毛病,這麼突然地走了,讓他覺得是這陣子網上的噴子讓老人家承受了太多心理壓力。
這下好了,網友們的意見分成了三派,一派說,鍾睒睒這是在博同情,老人家那麼大歲數了,走了也是自然規律,別什麼事兒都往網暴上靠,另一派則是站在鍾睒睒這邊,認為精神壓力大確實能讓人「憋出病來」,還有一派,大概是觀戰黨,看熱鬧不嫌事大的。
話說回來,這事兒真的得讓我們好好想想:首先,對逝者的尊重是最起碼的人類情感,無論因為啥離開的,那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人生,但是,更重要的是,這事兒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我們這一代人在網際網路這片「自由」的海洋里游泳,是不是忘了岸上的那些基本人文關懷了?
咱們現在這個社會,啥都講究快,連吐槽都要速戰速決,但是,這背後的傷害卻是慢性的、長期的,就拿鍾總這事兒來說,可能很多人當時跟風吐槽,覺得自己就是在發表個人意見,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個人意見」匯聚起來的力量有多麼恐怖?
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著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和自由,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不是說你有鍵盤就能隨便懟人,你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條評論,都可能成為壓在別人心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說到底,鍾睒睒這事兒不就是個例子,它告訴我們,網際網路時代的「自由」並不是無邊界的,我們的每一次發言都應該經過大腦,而不是只通過情緒,更何況,當你的言論可能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時,那這份「自由」就應該被適當的責任和同情心所限制。
最後,咱們這幫網民,也別總是隔岸觀火,看熱鬧不嫌事大,試著換個角度想問題,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畢竟,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裡,誰都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鍾睒睒」,面對無休止的網絡暴力,這時候,你希望得到的是更多的指責和諷刺,還是一點點理解和支持呢?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