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曉(化名)和公婆聊得起興,兒子誠亮(化名)卻突然起身,指著婆婆的鼻子大聲罵了一句:「老東西,你打擾我看電視了!」兒子囂張的態度讓小曉大吃一驚,可公婆卻像是習慣了一樣,他們二人不僅沒有發火,反而還小心翼翼地向誠亮道了歉。
這可把小曉給看愣了,她從沒想過兒子的性格竟然會如此惡劣,也沒想過公婆會對他這麼縱容。
公婆道過歉後,兒子不屑地嘖了一聲,就繼續看電視了,而後,公婆也若無其事地接上了剛才的話題,可小曉卻沒心思聊天了,回過神的她,反手就給了兒子一耳光。顯然誠亮沒想到小曉會打他,一時間,他也愣住了,但很快,他就因為疼痛而大哭了起來。
誠亮一邊哭一邊大喊著,問小曉憑什麼打他,小曉抬起手準備再扇一巴掌,但公婆把她攔住了。看在公婆的面子上,她沒繼續再打兒子了。誠亮見母親被攔住了,就又囂張了起來,他說小曉這麼多年都沒回來見他,根本不配當媽,更不配打他。
這句話對小曉來說,就像是當頭一棒,一下就把她給敲懵了,她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真的正確。
小曉和丈夫的家庭條件都不太好,而且兩人結婚後不久就有了誠亮,為了讓孩子能過上稍微好一點的生活,小曉和丈夫決定去外地打工,所以就把誠亮交給了公婆來帶。公婆二人都非常喜歡小孩子,於是,當他們聽說了小曉的打算後,就非常乾脆地答應了下來。
有了公婆的支持,小曉也算是徹底放心了,她把年幼的誠亮送到了公婆家裡,又留下了一些奶粉錢,然後就和丈夫出去打工了。
小誠亮長得白白胖胖的,特別討人喜歡,公婆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溺愛他。
雖然大家都說小孩子不懂事,但誠亮卻好像什麼都懂一樣。在他剛會爬的時候,就總是趁爺爺奶奶睡覺的時候,往他們臉上爬,等把他們弄醒了,誠亮就會咯咯地笑起來。在他長牙之後,又開始亂咬人,爺爺的指頭就被他咬破過好幾次。
說他是故意的吧,他又只是個孩子,說他不是故意的吧,他又總是在搞破壞之後,笑得特別開心,但就算是這樣,公婆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他們認為,調皮搗蛋就是小孩子的天性,等長大一些就自然會好了。
然而,隨著誠亮逐漸長大,他的性格卻越來越差勁了。
誠亮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欺負其他小朋友,而且還不聽老師的管教,非常我行我素,老師沒辦法,只好給他爺爺奶奶打電話,勸他們平時對孩子稍微嚴格一點,別把孩子慣壞了,可爺爺奶奶總是嘴上答應,背地裡卻還是對誠亮特別嬌慣。
誠亮也感受得到爺爺奶奶對他的寬容,所以他在家也經常搞破壞,有的時候,他會故意把裝了水的杯子摔碎,然後把掃帚藏起來,讓奶奶來收拾。奶奶找不到掃帚,又擔心不儘快收拾,會被誠亮踩到,所以只能用手一點一點收拾,要是一個不小心,被玻璃碎片劃傷了手,誠亮就會捂著嘴偷笑起來。
在誠亮上一年級的時候,他的性格又發生了變化,他在班級里看到有些孩子耍威風,指使別人幫忙做事,於是他也開始模仿這種行為,在家裡對爺爺奶奶呼來喝去。爺爺奶奶不知道他是在學別人耍威風,所以對他一直都是有求必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爺爺奶奶的反應讓誠亮徹底無法無天了,他不僅常常對爺爺奶奶出言不遜,而且還總是隨意支使二老,如果他們有什麼地方讓誠亮不滿意了,誠亮就會直接指著他們罵。
二老已經習以為常了,可多年沒回家的小曉可接受不了,兒子現在才6歲,就敢這麼囂張,等他長大了,那肯定更是不得了。經過一番思考,她想明白了,原來兒子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教育。
於是她決定,以後不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錢可以慢慢掙,但孩子的教育卻不能等。從那以後,小曉就開始工作教育兩手抓,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誠亮變得越來越懂事了。
02
再窮不能窮教育。
有些家長認為,只要給孩子足夠的金錢,讓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就是盡到了做父母的職責,然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其實是家長的陪伴和引導,他們需要有人來教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之所以說小孩需要家長的引導,是因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在接觸其他人,其他事物的時候,很可能會有一些模仿行為,如果模仿內容是正向的、積極的,那還好,可如果模仿到了錯誤的、消極的內容,他們就很容易會學壞。
在小孩出現了不良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一旦放任孩子的行為,讓他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就會對他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也有人說,沒有錢,連孩子都養不起,那孩子一樣沒有未來,但實際上,只要不是困難到吃不起飯的地步,都不應該過分看重金錢,如果家長為了掙錢,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那麼等孩子長大以後,萬一變成了危害社會的壞人,家長掙再多的錢,也照樣是白搭。
即便是退一萬步講,孩子健康長大了,也沒學壞,但一個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是很難和父母建立起深厚的親密關係的,他們會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有一些說不上來的隔閡,所以總是下意識把父母當做外人看待。
所以,最好還是在養孩子的時候,平衡好金錢和教育之間的關係,不要過分注重金錢,不要對孩子過分管教。
我是無筆,關注我,如果你有什麼情感問題,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