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0月10日出生的梅豔芳,祖籍廣西北海,出生在香港,2003.12.30在香港去世。
她一生輝煌,也一生落寞。
今天,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來回憶曾在我們心中無限芬芳的「女人花」曲折短暫的一生。
01 童年:用歌聲驅散家庭陰霾 梅豔芳家中兩兄一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人經營著破舊的「錦霞」歌舞團,來維持著一家五口的生計。
梅豔芳雖然年紀最小,但卻是最聽話最懂事的那一個, 她四歲半便踏上舞臺,與姐姐在荔園遊樂場登臺表演,從此與舞臺結下不解之緣。
梅豔芳曾談到, 她為賺錢養家喪失了寶貴的童年,少年時出入最多的地方並非學校,而是大小歌舞廳,有時是大街小巷。
到了上學的年齡,梅豔芳白天的時間用來學習上課,晚上的時候就要趕場去唱歌,一唱就要唱到半夜,再趕回家收拾收拾,睡覺。
等到第二天白天上課的時候,總是沒有精神,到最後,連老師都懶得管她了。
後來母親的歌舞團遭遇火災,欠了債款,梅豔芳便被迫輟學。 小時候的梅豔芳對音樂有著驚人的天賦,在讀小學的時候就會唱幾百首歌曲。
小小年紀的她,只有在舞臺上放聲歌唱的時候,才會露出快樂的笑容。
02 少女:初露鋒芒盡展芳華 後來隨著梅豔芳姐妹逐漸長大,也都越來越懂事,梅媽媽的壓力沒有那麼大,也攢了一些小錢,便開了一個音樂學校,梅豔芳近水樓臺先得月在學校學習音樂。
早早涉世的苦難和磨練,形成了梅豔芳俠義豪爽的性格和大氣憂鬱的氣質,造就了她日後的演藝風格。
1982年梅豔芳以一曲《風的季節》奪得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冠軍,簽約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 正式踏入歌壇。
梅豔芳在1985年至1989年度連續五年奪得《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最受歡迎女歌星」。
她的演唱風格,突破傳統、大膽創新、服裝多變、引領潮流,至今她的292場演唱會仍保持著華語女歌手全球 演唱會場次最高紀錄。
在電影領域,她也獲得多項大獎。1987年她憑電影《胭脂扣》拿下了金像獎、金馬獎、金龍獎和亞太影展 四料影后。
1991年初梅豔芳在推出自己的首張國語專輯《親密愛人》後決定暫別舞臺,並舉行了「告別舞臺演唱會」,共開30場。
1994年,梅豔芳推出唱片《是這樣的》,至此,梅豔芳過往專輯銷量累計突破一千萬張。此後,她又一連推出了《鏡花水月》、《女人花》、《床前明月光》等專輯。
03 中年:幾多收穫幾多遺憾 梅豔芳35歲時,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40歲獲得中國金唱片獎的藝術成就榮譽,是香港樂壇 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