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兒媳帶孩要五千,幫女兒帶孩貼五千,生病後被趕走才懂誰是外人

2022-04-20     言諾     10710

這種理由真的太輕率。因為世間那些至濃至深的感情,未必見得都是來自於血緣關係維繫的親情。很多並沒有沾親帶故的感情,反而更深入人心,感動深切。

而那些因血緣維繫的親情,反而不見得有多麼親密無間,甚至反目成仇或形同陌路。

我有個很優秀的朋友,早已實現了經濟自由和時間自由,她性格開朗,善於結交,尤其孝順,幾乎天天把「老媽」兩個字掛嘴邊。

幫兒媳帶孩要五千,幫女兒帶孩貼五千,生病後被趕走才懂誰是外人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口中的「老媽」是親媽,其實是婆婆。朋友跟婆婆相處地像親母女一樣。但朋友起初結婚時並非如此,而是曾經發生的一件事讓婆媳感情迅速升溫。

那年婆婆病重,女兒愛上一個老外,不管親媽的安危跟老外去了英國。是兒媳日夜守在床邊悉心照料,讓婆婆轉危為安恢復了健康。

從那以後,婆婆死心塌地地對兒媳好,她經常說,女兒早晚是別人家的人,只有兒媳才能跟自己長長遠遠地相處。

其實,小薇婆婆的遭遇跟我這個朋友婆婆的遭遇很相似,都是遇到難關才發現靠女兒不如靠兒媳。

當然,並非所有的女兒都如此無情,也並非所有的兒媳都這麼有義。

這種現象只是證明了,人心比血脈更靠譜。

若是人心德善,不管有無親情,總會傳遞情與愛;若是人心不善,即便血濃於水,最後也會將珍貴的親情抹殺。

被網友譽為「除了太陽誰也不能黑他」的古天樂,愛心助學,捐建多所公益學校,他的愛遍布全國多地,這種感人至深並非緣於親情。

北大學霸吳謝宇從小到大被單身母親傾注了全部心血,而他卻用刺刀戳向母親,以此為報。濃於水的血脈滋養了無情和罪惡。

所以,什麼是外人,什麼是自己人,不要用血脈衡量,而是要用心去評估。

2

父母之愛當如陽光

均勻地普灑在每個子女身上

唐代詩人孟郊在詩歌《遊子吟》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將偉大的母愛比作三月暖陽。

感覺這個比喻簡直恰如其分。母愛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它像陽光一樣,無私而恆久。

我們對母愛的內涵與外延早該深化與擴展,母愛二字,不僅僅指母親對有血緣關係子女的愛,還應該包括對一切子女的愛。

就像陽光一樣,不分國界、種族、階層……均勻地普灑在每個人身上。

幫兒媳帶孩要五千,幫女兒帶孩貼五千,生病後被趕走才懂誰是外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母愛不僅包括母親對親生子女的愛,還應該包括兒媳、女婿、領養子女、過繼子女等等。

在小薇私信的陳述中,她的婆婆給予子女們的愛,絕對不像一樣普照無私,而是像手電筒,只照在了自己想照的那片區域。但當不幸降臨時,自己偏愛的孩子卻以冰冷的態度相報。

很多時候,現實一點來看,母愛其實也是一種投資。在投資中,有「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之說,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規避風險,不至於全盤皆輸、血本無歸。

同理,母愛也不應該把所有的心血傾注到某一個子女身上,因為這樣的做法無疑增大了風險,萬一被青睞的這個子女將來不孝,那麼就註定母愛的感情投資失敗。

相反,若是把母愛均勻地傾注到每個子女身上,那麼就能很好地規避這種風險,不至於落到無子女問津的可憐地步。

因此,母愛的不偏不倚,無論對子女還是老人自己,都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