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港臺文化如潮水般湧入內地,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新鮮感,以及引領時代的時尚風向。以 四大天王、雙周一成等為代表的眾多明星,很快成為內地年輕人追逐的偶像,受到萬眾矚目。
有些人紅了幾十年,至今仍是娛樂圈頂流,也有一些人,在巔峰期突然隕落,只留錯愕萬分的粉絲傷心的淚水,和他們生前的傳奇反復播放。
他們的才華是那麼令人驚嘆,雖然離去多時,但每到紀念日都有粉絲自發為他們舉辦紀念活動。
下面的這些明星,他們的音容笑貌和他們創造的作品至今仍被世人銘記。
1、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享年32歲)
在頭條上,圍繞著李小龍的爭議經久不衰,依照觀點的不同,大體可分為 「龍粉」和 「龍黑」——「龍粉」們認為李小龍為世界電影和武術都做出過貢獻,是當之無愧的華人之光;「龍黑」們則認為李小龍不過是個演員,他甚至沒打過正式格鬥比賽。
這些爭議是因為大部分人對李小龍缺乏了解所致,只知道他拍過《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等電影;而實際上,他能夠讓人記住的除了電影之外,還有超越那個時代的綜合格鬥思想,以及其在哲學層面上重新定義武術的創舉。
1959年5月,李小龍獨自坐船來到美國舊金山,後入讀西雅圖的愛迪生技校。在此期間,他一邊讀書一邊開設武術會所,並以武會友,吸引世界武術之所長,最終創立截拳道。
後來,他進入好萊塢,參演過很多電視劇和電影,比如《青蜂俠》就是他的代表作。
李小龍改變了西方人眼中的華人形象,同時他也是綜合格鬥理念探索的先行者。
現代綜合格鬥(MMA)賽事是由格雷西家族開創的,但UFC總裁白大拿卻將李小龍稱為「毫無爭議的MMA之父」,這是網友們爭議最多的地方,其實白大拿本人有做過解釋。
白大拿認為格雷西家族的確於1993年將綜合格鬥比賽引入美國,但此舉不過是為了推廣其創立的巴西柔術。而李小龍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兼收並蓄」的思想,他「不會只認定一個流派」,因此李小龍的格鬥思想高于格雷西家族,他才是真正的「MMA之父」。
1971年6月李小龍決定回港,並與剛剛起步的嘉禾簽約,最終用4部電影震驚全世界。
但在1973年7月20日,由於誤服止痛藥導致腦水腫,李小龍在香港突然去世,這位巨星的傳奇也永遠定格在那一天。
時至今日,李小龍仍然是「世界偶像」,包括康納·麥格雷戈、曼尼·帕奎奧、科比·布萊恩特在內的明星都將他視為偶像,他是當之無愧的「華人之光」。
2、傅聲(1954年10月20日-1983年7月7日,享年28歲)
成龍在他早期的電影中一直都是長發「蘑菇頭」的形象,有人說他是為了區別於功夫巨星李小龍,卻不知他的發型其實是模仿了邵氏打星 傅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與出身貧寒的成龍不同,傅聲出生於富裕的家庭,原名 張景賢,其父張人龍是香港富商,是邵氏導演 張徹的好友。
雖然出身富裕,但傅聲有11位兄弟姐妹,所以他從小疏於管教,因無心向學,很早就輟學出來打工。後來張徹看中了他 179cm的高個子和機智活潑的性格,讓他參演自己執導的功夫片 《仇連環》,由此進入電影圈,並很快成為張徹的御用男主角。
李小龍在1973年意外去世,但邵氏的 狄龍、陳觀泰、傅聲、戚冠軍等人扛過了功夫電影的大旗。有人曾這樣說過,如果傅聲不是英年早逝,也許成龍不會崛起,邵氏也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北。
此話並無虛言,傅聲的性格與成龍相仿,相貌和氣質確實比成龍高出一截。
傅聲參演過 40多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是武打片,整個70年代,他都是邵氏電影的頂樑柱。
1983年7月6日晚上10點30分,傅聲和哥哥張震聲駕駛前往清水灣道片場途中出了意外,傅聲身受重傷,於次日凌晨去世,年僅 29歲。
澳門女歌星 甄妮是傅聲的妻子,兩人經狄龍的介紹認識,這段婚姻起初遭到雙方家長的反對,但婚後他們一直恩愛。
在傅聲去世4年之後,甄妮用他生前留下的冷凍精子受孕,生下女兒甄家平,至今一直沒有再嫁,以行動證明了她對愛情的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