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傻子都聽得出來婆婆是想和他們換屋住,可那屋子是自己精心布置的啊,還沒住幾天就讓給婆婆,小月心有不甘,何況她心裡清楚:婆婆根本就沒毛病。
可小月的丈夫就是那個傻子,一聽母親不舒服,立馬同意了換房間,真是,不怕虎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小月也不是好惹的主,因為這事兒小月不開心了,好幾天都不做飯,自己點外賣吃,婆婆和丈夫愛吃啥吃啥去,終於忍了兩天忍不住了,婆婆又開始做飯。
這事兒雖然看起來是小月贏了,可小月的丈夫卻在心裡給小月記了一筆,這媳婦兒,剛結婚就這麼欺負自己的母親,不管著點兒以後不得上天啊。
自那時候起,小月的丈夫也開始對小月陰陽怪氣,處處挑小月的刺兒,凡是小月和婆婆有矛盾,不管誰的問題,都是小月的錯。
起初小月還覺得丈夫是工作壓力太大,對誰都沒好氣,可慢慢的她發現,丈夫根本就是針對她一個人。
小月自然是不能忍的,丈夫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肯定是和婆婆有關係,可她就是想不明白,婆婆為什麼就看她不順眼。
心裡有事兒就得說,這是小月一慣的風格,所以她也沒和婆婆拐彎抹角,就問婆婆自己是怎麼得罪她了?看著她和丈夫不幸福婆婆是特別開心嗎?
小月是有一說一的性格,可婆婆不是,不管小月怎麼問,婆婆都不承認自己針對小月,反而是小月因為讓出了臥室大床耿耿於懷,一直找她的麻煩。
你來我往,誰說誰有理,小月氣不過,推了婆婆一把,這一推不要緊,剛好被回來的丈夫看見了,以為小月在打婆婆,上去就給了小月一巴掌。
也是這一巴掌,徹底打碎了這段婚姻。當天晚上,小月收拾行李,回了娘家。
看到兒媳婦兒動真格的了,小月的婆婆才知道事情有多嚴重,立馬讓兒子去追小月,兒子也在氣頭上,根本就不聽,婆婆沒辦法了,才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她確實沒有病,也沒有哪裡不舒服,都是因為不想讓小月在這個家隻手遮天,才裝作自己有病的。
小月的丈夫才醒悟過來,以前小月和他說母親都是裝的,他還覺得小月是不想照顧母親給自己找藉口,原來一直是自己錯怪了小月,讓她受委屈了。
第二天一早,小月的丈夫就來到小月娘家,求得小月的原諒:"媳婦兒,我知道錯了,咱回家吧,我媽也不腰疼了,不用睡主臥了,你也別生氣了。"
得到的卻是小月的離婚協議:"你更適合和你媽一起過。"
這場婚姻僅僅維持了三個月,雖然小月的丈夫並沒有同意離婚,但想要喚回小月的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03
很多時候,我們寧願願意相信外人的話,去對付親近的人,也不願意相信親近的人是真心對我們。
第一:聰明的老人,都不會輕信「外人」的「建議」。
在日常中,我們難免會和親戚朋友抱怨一下自己的親人,這種抱怨大多都是發發牢騷,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傾聽者,這些傾聽者大多都願意給些建議,但是對是錯的,還是要我們自己去判斷。
雖說大多數時候我們是理智的,但被勸說的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甚至真的因為一些玩笑話去試探自己的親人。
就像上文中小月的婆婆,並不了解小月,也沒有真的的受到過小月的"欺負",她所說的不過只是自己想的,她害怕小月會對她不好,害怕以後兒子聽了兒媳婦兒的話會不管她,因為自己害怕,所以更容易相信別人的話。
尤其是在鄰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又說了自己是怎麼挽回地位的,這讓小月的婆婆更加相信鄰居的做法是對的,以至於自己也想復刻鄰居的行為,只為了保住自己的家庭地位。
可事實呢,小月本來就沒打算對婆婆不好,反而是婆婆一直作妖,讓小月心生芥蒂,才有了小月對婆婆不好,婆婆更要採取一些方法治一治小月,這樣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