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中之城》看懂千萬治療費的「荒唐」,才知趙輝決絕赴死的淒涼
《城中之城》是由滕華濤導演, 白宇帆、於和偉、夏夢、隆妮、王驍、馮嘉怡、王勁松、楊子姍等人主演的電視劇。
在劇中,看懂千萬治療費的「荒唐」,才知趙輝決絕赴死的淒涼。
年近五十的趙輝工作二十多年,專業能力在業界首屈一指,為人正直正氣,兩袖清風,有人嘲笑他,比如蘇見仁、謝致遠,有人鼓勵他,比如歐陽老師,有人崇拜他,比如草根出身初登職場的陶無忌。
一個人,在二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堅持自我,不邁俗流,至少有兩個因素使然,一個是堅信自己是對的,一個是如臨深淵,對出格之事的後果有所畏懼,從而有所為有所不為。
趙輝便是如此吧?
趙輝能坐上副行的位置,能力出眾是原因之一,戴老師的提攜是原因之二。戴老師意外身故,趙輝的職業前景馬上暗淡,也證實了這一點。
對此,趙輝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當李行到任時,他先是失落,然後是深感不平,一頓悶酒,喝得銘鼎大醉。
那麼,為什麼說看懂千萬治療費的「荒唐」,才知趙輝決絕赴死的淒涼呢?
趙輝的女兒趙蕊患上眼疾,有失明的趨勢。他聯繫了國外的醫院,治療費高達一千五百萬。
對此,趙輝充滿了深深地無力感,說道,「如果我女兒困於費用而無力治療,那只能怪她生在我的家庭。」為了守住職業底線,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了拉攏他的人的資助。
有一句話說「再虛偽的人,但只看他給自己的孩子規劃的未來就能看到他的真實。」再壞的人,巧言令色,坑人無數,也不會坑自己的孩子。趙輝了為守住底線,不惜放棄給女兒的治療,足以說明他是真正的正直之人,他的堅守是真。
然而,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面對千萬治療費,除了黯然神傷之外,也多是順其自然了吧?
從這個角度講,趙輝的放棄也和多數人一樣。如果說「荒唐」,也只能說高昂的費用太荒唐,已經背離了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了吧?
李行對趙輝工作上的打壓,不過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根本原因,還是這一千多萬的治療費吧?
吳啟龍勸他說,「你賣了房子湊錢,沒了房子可你住哪裡啊?還有七百萬的欠款你拿什麼還?一千五百萬的治療費,房子才賣八百萬,你活了半輩子,八百萬你都要靠賣房子湊,剩下七百萬欠款你還得了嗎?」
吳啟龍的話,話糙理不糙吧?二十多年來,趙輝沒賺到八百萬,年近五旬的他半輩子已過,退休之前能賺到七百萬?何況他還想租一套租金兩萬一個月的房子給女兒。
李行的打壓,可以說間接地替趙輝下了決心。所以他衝出會議室,立刻給周琳打電話,說,「遠舟公司的那筆貸款我同意了,你打電話給你的老闆。」遠舟公司的背後是謝致遠、吳啟龍。而吳啟龍正是要給趙輝的女兒提供治療費的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做下這一決定時,趙輝的內心無比清醒,他知道,從此以後,他所堅持的、追求的、渴望的那些都已宣告死亡。
從此,他只剩下了一個軀殼,靈魂已經不在。
對趙輝而言,靈魂丟了,便如行屍走肉一般。女兒的治療費用終於得到了解決,謝致遠吳啟龍等人也不再用異樣的眼光看他,他在他們的眼中終於活了,接地氣了,可在趙輝的心裡,他知道那個正直的趙輝已經死了。
明知不可為而又為之,如此清醒卻又如此無力,如此無力卻又如此決絕,他心底深處,是不盡的淒涼吧?
有一句話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顯然,趙輝不是。但趙輝的遭遇,卻讓人深深地嘆息。
古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哥吳啟龍對趙輝有救命之恩,吳啟龍這個人怎麼樣呢?
二十多年,吳啟龍從未要求趙輝替他辦過一件事。
一位學者說,「眼見人處困境而不加援手,人必恨之。施惠於人而望報,人亦必恨之。」趙輝念念不忘吳啟龍對他的救命之恩,而吳啟龍絕口不提此事,從不以救命恩人自居,說明這人是不錯的。
兩個不錯的人,面臨破產的吳啟龍也對趙輝的「不加援手」有了怨念,堅守了半輩子的趙輝最後丟失了自我,更說明那些「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的人是何其地難能可貴,比如劇中的陶無忌。
以上是筆者根據劇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