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無春年,老話說「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

2024-04-17     緣分     3030

今年清明尤為特別,六十年難遇,祭拜祖先需格外謹慎。傳統上,清明祭祀宜早不宜遲,但今年清明恰逢農曆四月四日,雙數日子,有人覺得不太吉利。今年閏年,陽曆年有366天,多出的那一天正是二月二十九。而所謂無春年,即農曆2024年無立春,因立春在農曆2023年臘月廿五,下一年立春則在農曆2025年正月初三。為趨吉避凶,老輩人建議掃墓可選清明前四日或後五日,且最佳時段為清晨五至六點,以保健康平安。

2024無春年,老話說「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

關於清明上墳,老話說「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今年上墳有什麼講究?

一月不上兩次墳

這句話中,「兩次」意在表達多次,非僅指兩次。古人言一月不上兩次墳,其因有二。首因在於,若子女或親人頻繁祭拜,逝者或有不舍離世之感。而古人深信人死燈滅,入土為安,故不宜讓逝者過度留戀世間。再者,祭拜過頻易使人深陷思念,乃至憂慮成疾。

第二個原因強調祭祀先人時應當共同前往。這是因為若分別祭祀,外人易生猜疑,覺得家人間存在隔閡。尤其親兄妹和親人,若總是分頭上墳,難免被外界誤解。雖然當事人明了內情,但外人往往不這麼想。許多事情,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若再經人編排,外界對這家人的看法便會改變。因此,古人主張一月不頻繁上墳,以避免此類誤解。

2024無春年,老話說「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

一人不上兩年墳

「一人不上兩年墳」的意思,也從2方面來說。孝道為我國所重,老人離世後,子女需上墳祭拜。依民俗,前三載,無論兒或出嫁之女,皆應歸家為父母上墳。然言及「一人不能上兩年墳」,何解?

正確理解此語,需追溯民俗。古人崇尚新年新氣象,所有事務應年內完結,好壞不留至新歲。所謂「一人不上兩年墳」,非指人不能連續兩年祭拜,而是避免將今年不幸延至明年。若有人在臘月辭世,應速葬之,緊湊安排,力求年前完喪,勿拖至新年。

另有一種說法,親人上墳不可兩年並一年。若今年未去,明年再補,此舉不當。依民間習俗,每年均應祭拜,清明、春節尤為關鍵。即便事務繁忙,亦應抽空前往,不可將兩年之事合併,此視為不孝之舉。

2024無春年,老話說「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啥意思?

馬上4月4日清明節,乃掃墓祈福之時。願我們銘記故人,共緬往昔,更當珍視眼前之人。人生匆匆,百年如夢,唯珍惜方能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