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說的一句話:「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
可在中國,大多數的父母,卻永遠只能盡心盡職做到一個家長的責任,完全做不到一個裁判的本分。一邊指責不受寵愛的孩子的不是,一邊卻又偷偷補貼自己寵愛的孩子,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大多數的婆婆,對兒媳婦都抱著一種外人的心態。即便兒媳婦是為了她的兒子而委曲求全,為了她的兒子而忍辱負重,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愛好和生活。
一旦兒媳婦有任何行差踏錯,婆婆都會指責不已。即便她在兒子兒媳的生活中,沒有半點助力,可這卻不阻礙婆婆頤指氣使的高姿態。
01、父母一碗水端不平
鄧尚明和妻子結婚了8年,就眼睜睜看著妻子受了8年的委屈和心酸,偏偏這些委屈和心酸,還是自己的父母帶來的。而為人兒子,他還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父母的不是。
鄧尚明是家裡長子,還有個比他小三歲的弟弟。雖然在外人看來,從小勤快上進的他,比一事無成,只靠啃老的弟弟強了無數倍。
可在父母的眼裡,鄧尚明只是個木訥沉默,不會討父母歡心的兒子。而小兒子嘴巴甜,性格活潑,很會討父母歡心。更何況,自從鄧尚明考上大學離開農村老家後,小兒子一直在身邊陪伴著父母。因此,父母對小兒子的感情比大兒子深多了。
鄧尚明辛苦打拚了好幾年,才在岳父母的幫襯下,在城裡買房買車。看著鄧尚明在外面風光無限,父母也曾多次要求鄧尚明拉扯一把自己的親弟弟。
可父母往往只看到他的風光,卻看不到他私底下的辛苦和辛酸。妻子生下孩子後,鄧尚明親自回老家接父母,想讓父母幫忙照顧下妻子的月子和孩子。
父母卻以身體不好為由,拒絕前往,還說他們要是幫鄧尚明帶孩子了,那弟弟家的孩子可怎麼辦?最終,還是岳父母心疼女兒,大包大攬了這一切。
02、每月給父母3000零花錢
之後岳父母身體不好,鄧尚明和妻子也不敢再勞煩岳父母,只好讓妻子放棄大有前途的工作,回家全職帶孩子。而妻子沒了工作,鄧尚明就只能一個人挑起了全家的重擔,這麼一挑就是好幾年。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