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戀的迴避期一般是多久?

2024-04-22     緣分     2019

迴避型依戀迴避期的平均時長平均為2~3個月,多數不超過4個月。根據統計,約30%的迴避期在一個月左右,隨後迴避期結束開始逐漸恢復互動。而對於3個月以上的迴避期,除了極少數本身迴避程度偏高和衝突過於激烈之外,多是由於反覆的刺激導致迴避期不斷延長,尤其是在5個月以上的迴避期,其中80%以上都是因為反覆有新的刺激導致迴避期不斷的延長。這篇就來說說迴避型依戀迴避期的長短,以及如何儘可能的壓縮迴避期。

一、完全洞穴期迴避型的迴避期其實分兩個階段,完全洞穴期和部分迴避期。完全洞穴期就是迴避。在情緒出現問題剛剛開始回。提避時逃避所有可能打擾到自己的狀態。這種狀態下迴避行,就想自己一個人呆著,誰都別來打擾自己。即便是自己的好朋友來約自己出去,迴避型也是不願意出去的,更不用說主動打開社交,和心的人接觸,和不那麼要好的朋友見面。這一時期的迴避型更傾向於一個人待在自己房間裡,或者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學習。工作這些一個人完成的事情上,總之,任何人際交往對於處於完全洞穴期的迴避來說都是一種打擾。但是迴避型並不會始終處於完全的洞穴期中,所謂的完全洞穴期並不會維持多長時間。當迴避開始逐漸適應當前的現狀,並且恢復一些能量之後,

就會進入到第二個階段,部分迴避期。二、部分迴避期。當迴避從完全洞穴期轉入部分迴避期後,就不再是迴避一切社交的狀態了,甚至這時迴避會主動通過社交給自己找樂子。迴避型開始和自己的好朋友頻繁互動,甚至拋開你和朋友出去玩去放飛自我。這種和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聊天出去玩的行為,其實也是迴避在試圖找一些開心的事來中和自己的負面情緒。所謂部分迴避期,其實也是針對你一個人的迴避而已。這種部分迴避期其實才是迴避期的主體,會持續較長的時間,所謂3個月以上的迴避期,其中80%以上的時間都處於部分迴避期當中。但是多數情況,在不重複激發情緒的狀態下,部分迴避期會在1~2個月內自行結束,一般不會超過3個月,重度的恐懼迴避型除外。三會導致迴避期延長的因素對迴避型依戀這個群體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已經知道,導致迴避型進入迴避期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積累的情緒,當焦慮型產生無法消化的情緒時,焦慮型會不顧一切的主動靠近,與焦慮型相反,迴避型面對無法消化的情緒時,則是會不顧一切的遠離,這種因為情緒所導致的逃離就是所謂的迴避期。就比如說。疏離迴避相對於恐懼迴避而言,更不容易出現迴避期,這就是因為導致迴避期延長的最主要的因素其實就在於情緒的產生上,而疏離型敏感程度較低,情緒產生的相對較少,自然就更加不容易出現所謂的迴避期。這裡就可以明確一點,任何可能刺激迴避型產生不良情緒的行為都會導致迴避期的延長,而延長的多少則是情緒產生的多少而定。就比如說,追著迴避型解決問題的過程,會導致迴避型不得不去面對問題,而面對問題無疑會導致新的情緒的產生,即便是強行解決了問題。但是,因為負面情緒還在,迴避期依然不會結束,這就又導致回辦覺得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繼續追著反覆解決問題,而這一過程無疑會反覆刺激迴避,產生新的負面情緒,從而導致迴避期不斷延長。

此外。還有一些會刺激情緒產生的細節需要特別注意,一、反覆的暴露焦慮,在迴避期內反覆的打擾對方,二、反覆做承諾,但是並不兌現。三、責備、批評、攻擊這類會刺激情緒產生的行為。四、強行介入對方生活圈這類沒有邊界感的行為。

四、如何儘可能壓縮迴避期想要縮短迴避期,重點同樣要放在情緒的消化上。首先你要清楚,當迴避進入迴避期時,有很大機率你就是對方情緒的過敏源,或者說你身上的某些特徵就是對方的過敏源,但是因為這是你身上的特徵。所以對方依然會將你視作需要迴避的對象,這也就意味著你們頻繁的接觸其實並不利於迴避型。走出迴避期,你需要適當和對方拉開間距,減少互動的頻率。多數回伴只要及時的做到這一點,就能把迴避期壓縮在一個月以內。此外,和問題做切割相比於解決更加有利於提前結束迴避期。你不要去找對方解決現在的問題,而是主動的翻篇問題,不去提及觸發問題,即便你知道問題依然存在。但是只要走出迴避期,你有的是時間溝通解決。最後就是完成印象輸出,有利於迴避走出對你的迴避期。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修改自己的人設。比如情緒穩定的人設有利於讓迴避覺得自己能一定程度的掌握關係,從而更快找到安全感,加快情緒的平復,積極有趣的人設則有利於迴避在情緒恢復過程中產生主動靠近你的想法。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