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輩和兒子兒媳這種關係里,很多的長輩都覺得自己應該是主導的那個人,兒子和兒媳對於自己的經驗和意見應該是採取聽從並且實施的態度。可是對於很多的夫妻來說,長輩的意見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因為有時他們並不會和現在的時代主流相符。
而在這樣的差異之中,很多的長輩就會生氣,甚至選擇不去理會兒子兒媳,而有時即便兒子兒媳示好,他們也會儘量的避免,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就會覺得兒子,兒媳不聽自己的話總有一天是要吃苦頭的,可是等到事情慢慢發展下去,現實卻並不如他們想的那樣。
而這時這些長輩即便有事相求,兒子兒媳也是會有一些為難的,畢竟不管在什麼樣的關係里,我們都是需要真心的去為對方考慮來獲取對方的真心的,如果只是一如既往的自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那對於對方其實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即便是父母和子女也是如此。
今天的故事來自網友劉恬的分享。
安於現狀的公婆
當時劉恬和鄭洋兩個人結婚的時候,兩個人就約定好不會留在老家,而是要去省會城市發展,因為劉恬和鄭洋學的專業在大公司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而這也是為了他們的未來考慮的。
但是當時的公婆就極力反對,因為他們覺得這根本就是胡作非為,說是去大城市發展,實際上在大城市受的苦要更多,還不如就留在老家,雖然一個月掙不了多少錢,但是至少安穩。
公婆這種只知道安於現狀的心態讓劉恬十分無語,但好在鄭洋還是比較支持她的,所以在兩個人結婚的第二年,他們就攢下一筆錢去大城市定居了。
而在兩個人走的時候,公婆也依舊是一副不贊成的樣子,尤其是婆婆,還專門把劉恬拉到屋子裡對她說,「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非要這麼折騰,但是我也把話給你說明白了,你非要帶著我兒子去什麼大城市發展,那就不要怪我們老兩口不給你們一點兒幫襯,畢竟我們還要養老,還要顧及我們的小兒子。」
婆婆的話讓劉恬有那麼一些心寒,但是劉恬當時也選擇了理解,不過作為一個兒媳,劉恬在過去的一年裡也沒有受到公婆的什麼恩惠,所以劉恬也對婆婆說了同樣意思的話,那就是既然公婆不願意幫襯他們,那她這個當兒媳的以後也不會對公婆盡多少孝心,畢竟兒媳和公婆之間多少是以一換一的,所以希望婆婆不要怪自己。
而婆婆當時也十分有骨氣,答應了劉恬這個條件,還表示以後不需要劉恬來給自己養老,有自己的小兒子和小兒媳。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