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住院兩個月兒子一次沒來,出院立完遺囑後,兒子兒媳都來了

2024-04-26     緣分     4824

雖然因為關係不融洽,錢大爺平時把錢看的死,很少貼補錢力小兩口,但錢力兩口子卻一直都是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因為錢力是獨子,他們認為錢大爺的存款早晚也是他們的,所以在他們的眼裡錢大爺就是一個銀行,只是暫時保管那些錢,到了最後也都還是他們的。

也正是因為有恃無恐,所以他們才並不在乎錢大爺的感受。

這次錢大爺摔倒住院,因為左腿骨折,所以在醫院裡住了整整兩個月,而錢力兩口子卻一次都沒去看過錢大爺。

剛住院的時候,錢大爺也給錢力打過兩次電話,希望兒子能到醫院陪陪他,但錢力每次都說太忙,沒辦法去看他。

這次,錢大爺徹底傷心了。住院半個月後,他託人找了個保姆來醫院照顧他。這個保姆四十多歲,是第一次出來做保姆,人特別勤快,把錢大爺照顧得很舒心。

到了快出院的時候,經過一番思慮後,錢大爺生出了一個主意。

大爺住院兩個月兒子一次沒來,出院立完遺囑後,兒子兒媳都來了

出院後他決定繼續僱傭這個保姆照顧自己,並且寫了一份遺囑,說如果保姆可以做到對自己一直這麼好,那麼等錢大爺去世後,他所有的遺產都送給保姆。

寫遺囑的時候,錢大爺還叫來了自己的老鄰居沈大爺做個見證人。

其實,錢大爺這樣做是有用意的,因為錢大爺知道,沈大爺的兒子小沈跟錢力比較要好,這事沈大爺知道了小沈就會知道,那小沈一定會告訴錢力。

而錢大爺,就是要讓錢力知道這件事。

果然,錢力第二天就知道了這件事,知道後,他們兩口子立馬就趕到了錢大爺家,要問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錢大爺先是指責了錢力兩口子一通,說他們對父母不孝。然後就告訴他們:「我的這些財產都是我的,我有權利做任何處置。誰說這些財產就必須是你們的?以後誰對我好,孝敬我,我就給誰,哪怕是個保姆。」

錢大爺這些話說的很有力度,徹底鎮住了兒子和兒媳。錢力兩口子從此再不敢怠慢,開始對錢大爺上心,努力討好錢大爺。

錢大爺雖然清楚錢力兩口子如今的孝心是打了折扣的,他們更多的是為了財產,但錢大爺並不太在乎這些,只要他們有所改變就知足了。

大爺住院兩個月兒子一次沒來,出院立完遺囑後,兒子兒媳都來了

03

在這個故事中,錢大爺的遭遇讓人深思。他通過一份遺囑,成功地「激活」了長久以來缺失的子女的孝心,這既是一種現實的諷刺,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首先,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盡孝並不應該被任何外在條件所驅使,它源於內心對父母的敬愛和感激。然而,在錢大爺的案例中,子女的孝心似乎被一種更為實際的利益——遺產——所喚醒。

錢大爺的做法雖然有些極端,但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他的子女開始關心他的生活,儘管這種關心可能建立在遺產的期望之上。從某種程度上說,錢大爺的策略成功了,他得到了他渴望的家庭溫暖和子女的陪伴。但這種方式無疑也揭示了家庭關係中一種隱性的「交易」性質,即父母的關愛與子女的孝心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大爺住院兩個月兒子一次沒來,出院立完遺囑後,兒子兒媳都來了

此外,錢大爺的案例還反映了當代老年人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如何在物質豐富但精神孤獨的老年生活中找到安慰和陪伴。錢大爺的財產無疑是他多年來辛勤工作的積累,但他更渴望的是子女的關心和陪伴。當這份關心和陪伴可以用物質來衡量時,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

總的來說,錢大爺的故事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的縮影,它揭示了現代社會中家庭關係、物質利益與傳統美德之間的複雜糾葛。雖然錢大爺的做法可能不是最佳的選擇,但它確實引發了我們對於如何更好地關愛老年人、如何傳承和發揚傳統美德的深入思考。希望這樣的故事能激勵我們更加珍視家庭關係,不忘初心,回歸傳統美德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