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翻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在老家的大舅媽感慨,說老家又變得安靜起來,人越來越少了,坐車去縣城,終於不堵車了。
這很正常,對小縣城來說,是留不住人的,以前,留不住的是年輕人,考上大學的只要有可能,哪怕工資不高,都寧可留在城裡,不願意回到農村地區生活。有幾把力氣的,為了養家餬口,為了讓兒女和父母有口飯吃,為了不讓兒女重蹈父母貧窮的覆轍,也會背井離鄉,成為農民工大軍里的一員。
出去的人越來越多,回來的人越來越少,哪怕子女長大了,自己年過半百,他們依然在城裡忙碌著,而不是回老家養老。
孫子需要帶,養老錢需要攢,哪有這麼快就能享受到晚年生活的?
《事林廣記》中有這樣一句話:「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現在,越來越多人覺得養兒防老靠不住了,贊成存錢養老的方式,可是,存錢養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子女需要你帶娃,需要你幫忙幹家務活,分擔壓力,你能狠心拒絕,一點兒忙也不幫嗎?
子女無法養家餬口,日子過得捉襟見肘,需要你拿錢補貼資助,你能握緊自己的錢袋子,拒絕他們的要求,看著他們受苦嗎?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是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為人父母,不忍拒絕子女,很正常,畢竟,那是我們的親生骨肉,是我們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我們的骨血,可是,你若是經常給子女兩種錢晚年很難過得安穩,不僅坑子女,還坑自己,別不信。
第一,經常給子女養家餬口的錢,讓他們習慣了啃老,自然會把你當作工具人,榨乾你最後一絲價值。
「斷了女兒一家的糧,女兒最終離婚了,可是,好像不是壞事。」
6年前,趙阿姨的女兒是一個戀愛腦,不顧父母反對,非要嫁給一窮二白、大專畢業、收入很低、家庭條件也不好、除了嘴甜會獻殷勤一無是處的男人。
女兒在家裡要死要活的,鬧絕食,吵著要去死,嚇壞了趙阿姨,不得不點頭答應了這門親事。
婚後,女兒日子過得很苦,沒有住房,沒有車,兩個人賺的錢夫妻倆生活都緊巴巴的,更別說養孩子了,而男人一邊給女兒畫大餅,讓女兒相信自己早晚會發達,一邊哄女兒去找趙阿姨要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