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一樣的歌壇,有太多人稍縱即逝。
閃耀之後,變得黯淡,這很正常。但離奇的是,有些巨星會在巔峰時「逃離」歌壇,離開之後去向成謎,消失的無影無蹤。
他們都是獨步歌壇的頂尖人物,見識到風光在險峰之後,洗盡一身鉛華,深藏功與名。
這些「消失」的巨星中,有人金盆洗手,退得風風光光;
有人消失得很突然,連聲招呼也不打;
也有人拒絕公開露面,金針獎的頒獎禮、縱貫線的老朋友,都沒能請他們出山。
他們就這樣消失在歌壇,杳如黃鶴,石沉大海,口口相傳成了一段又一段的傳奇。
劉文正
代表作:《蘭花草》《鄉間的小路》《閃亮的日子》《外婆的澎湖灣》《三月里的小雨》
說起上世紀星光璀璨的港臺流行歌壇,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通常是譚詠麟、張國榮、王傑、齊秦、四大天王。
然而,對於經歷過七八十年代的人來說,劉文正的名字就跟鄧麗君一樣,無異於歌壇上超級巨星的代名詞。
縱橫歌壇十餘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劉文正,當時到底有多火呢?
在1975至1982年間,他共出演了近22部愛情文藝片,1977年他製作主持的節目《劉文正的時間》,更是創下了82%的超高收視率。
他將校園歌曲發揚光大,蟬聯三屆金鐘獎的「最佳男歌手獎」,彼時許多內地歌手都是靠翻唱他的歌曲成名,比如張行的《遲到》。
他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被傳唱,比如《三月里的小雨》《外婆的澎湖灣》《蘭花草》《鄉間的小路》等。
可是,劉文正卻在事業巔峰時急流勇退。他離開歌壇三十多年都杳無音訊,為他的巨星風采又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作為家中老小,家境殷實的劉文正從小就備受寵愛和器重。
不過在那個時代,走演藝道路的通常是學習不好的學生的出路。所以當得知自己的小兒子要去做歌手的時候,劉文正的父母竭力反對。
可就像是上天註定,劉文正遇到了伯樂劉家昌,並發行專輯《諾言》。他憑借英俊的外表、高挑的身材和清亮的聲線,成了引領歌壇潮流的白馬王子,可以說是一炮而紅。
1980年,劉文正拿下了第一屆金鐘獎的最佳男歌手,這個獎項也全面開啟了他的事業版圖。
唱歌、演戲,再加上主持,事業上多面開花,讓他的人氣更是如火如荼。
不過在1986年,他選擇不再在臺前唱歌,而是投身幕後成立了飛鷹公司。
劉文正一手捧紅了巫啟賢和伊能靜、裘海正、方文琳組成的「飛鷹三姝」。
1991年8月,劉文正突然關掉了公司,「逃離」娛樂圈。他遠走高飛,從此銷聲匿跡。
他毫無預兆地隱退,讓當時的娛樂圈一片嘩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曾經的朋友們更是對他千呼萬喚。
歌壇教父羅大佑曾經不止一次地公開表達他對劉文正的想念,甚至有媒體拿出巨額懸賞來尋求他的消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劉文正就這麼消失了,石沉大海、杳無音訊。他也成了整個華語歌壇的頭號「失蹤者」,仿佛人間蒸發一樣。
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自從踏入歌壇以來就不斷嘗試各種新鮮曲風。
然而再紅的人也會遭遇瓶頸,當他發現自己無法再給歌迷帶來新鮮感的時候,激流勇退或許才是他最好的結局。
關正傑
代表作:《天蠶變》《大地恩情》《倆忘煙水裡》《萬水千山縱橫》《天籟星河傳說》
在早期的粵語流行歌壇,關正傑的名字無論如何都繞不開。
其他歌手龍爭虎鬥的時候,關正傑更像是一個「局外人」。他為人低調、性格木訥,遊走在娛樂圈的邊緣,與這個圈子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
於他而言唱歌只是愛好,他更是在巔峰時毅然決然地退出歌壇。
關正傑卻擁有著令人羨慕的嗓音,他被第二代「歌神」張學友視為偶像,並與第一代歌神許冠傑並稱「歌壇雙傑」。
唱歌這件事確實需要天賦,正職是建築師的關正傑,以兼職歌手的身份進入樂壇。
他唱歌沒有花哨的技巧,永遠零臺風杵在臺上,可無論是演繹剛烈豪邁的《萬水千山縱橫》,還是柔情似水的《常在我心間》,他總是有魅力能讓萬千歌迷沉醉其中。
加之自入行以來,關正傑零負面新聞,也讓他幾乎成了香港樂壇的一個「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