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步步驚心》雍正為何堅持對玉檀施以蒸刑,為何不讓她死痛快些!
全劇中最殘忍的一幕,莫過於對玉檀施以「蒸刑」。
在滿清時期,蒸刑被列為十大酷刑之一,它的執行方式是將活人關進瓮里,瓮旁堆滿燒紅的炭,犯人在極度痛苦中逐漸喪生。
登基後,四爺為鞏固自身統治地位,殘忍地清除了許多敵對勢力,採用了殘酷的手段。
他甚至在八阿哥面前,將早先曾陰謀害他和十三阿哥的阿靈和阿五殘忍分屍,以示威懾之意。
然而,他對若曦等重要人物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幾乎是全盤遷就。
玉檀與若曦相伴多年,二人間的情感更似姐妹一般緊密。
他對玉檀的情感了如指掌,然而為何他還要對她使用如此殘酷的酷刑呢?
最顯著的原因在於十三阿哥事後向若曦解釋,玉檀實際上是九爺的內應,不僅一直在協助九爺傳遞消息,還故意挑撥若曦與四爺之間的關係。
這件事導致皇上忍無可忍,最終採取了對玉檀的嚴厲手段。
大家或許可以理解這一點,但是他為何選擇對玉檀使用如此殘忍的「蒸刑」,似乎完全不顧及若曦的情感。
鑒於四爺對若曦的感情,這樣的處罰似乎是不太合理的。
為何雍正最終做出此決定?
要論及這一點,我們需回溯到雍正當時的境況。
儘管雍正成功登基為帝,然其皇位的合法性一直備受爭議,其地位並不太穩固。
八爺黨及十四爺的軍權威脅時刻困擾著他,使他難以安享皇位的權力。
他首要之務是遏制那些人的勢力,減弱謠言的傳播。
他不留下任何在前任皇帝去世時身邊的人。因此,他下令處死了李德全等人。
他已然蛻變,從四爺的身份逐漸晉升至帝王之位。
對他而言,除了若曦和十三爺,任何人若妨礙他的計劃,他都毫不留情。
他為了十三爺,逼死了綠蕪,這一點可見一斑;而為了若曦,他同意讓玉檀繼續留在她身邊。
如果玉檀不再背叛,那麼她應該也能夠迎來一個好的結局。
四爺那殘酷無情的本性讓人印象深刻,能夠容忍像玉檀這樣的叛徒實屬罕見。
他寧可錯殺,也不放過任何疏漏,這是他一貫的處事風格。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為了若曦,他竟然願意讓這樣一個潛在的威脅存在在身邊。
他唯一放過的人,可以說就是玉檀。為此,他還曾特別警告過玉檀,在他看來,已經盡心盡力了。
然而,玉檀仍舊無法收斂,即使明白皇帝已了解她的身份,她仍堅持向九爺傳遞消息,並試圖煽動他與兒子之間的關係。
這種行為無疑是一再觸及他的底線。
他曾經寬恕過她一次,但再也無法容忍第二次,因此玉檀的命運已註定無法逃脫。
蒸刑的殘酷之處在於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警示。
他沒有選擇悄悄地對待玉檀,而是下令讓所有的宮女太監都親眼目睹。
這是為了向他們展示一個警示,提醒他們,今天玉檀的命運可能就是他們中的某個人明天的命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他曾身份尊貴,出身皇子之家,早已在宮中布下無數耳目。
如今居高位者,心知宮中藏龍臥虎,自當謹防之。
他此舉意在示警那些耳目,切勿覬覦皇權,否則必遭此懲。同時,亦為震懾其背後勢力。
其實,在我看來,雍正最想表達的是,他希望通過玉檀的結局向八爺黨傳達一個信息:不要濫用若曦。
因為,若曦出身八爺府,與幾位阿哥有著深厚的情誼,而且她本身也是個重情之人。
那些人很可能會試圖利用若曦的人際關係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也許,他們認為,只要若曦在,無論他們做了什麼,自己的性命都不會受到威脅。
儘管外界不甚了解,但是八爺一夥對若曦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了解得十分清楚。
那段話是因為你看到九爺臨終前所說的。
在他被處死之際,十三爺奉若曦之命,送來了一紙血書。
九爺道出了他的心聲,稱若曦勝過老四的殘忍,因為老四隻折磨身體,而若曦則令他無法在死後安息,他含著對玉檀的愧疚和憐憫而去。
這裡呈現的情況表明,九爺對玉檀並非毫不在意,甚至對她懷有一些情感。
九爺從來不是個善良之人,對於一個細作的死,他本應毫不在乎。
然而,他卻表現出了這樣的反應。
這引發了一個問題,既然九爺清楚知道玉檀這樣做會導致她的死,為何還讓她去執行?
他內心除了對權力的渴望外,似乎還懷抱著一絲僥倖之情!
儘管雍正知曉玉檀的身份,但並未加以處理,反而讓她留在了若曦身旁。
他或許認為,無論如何,玉檀都能保住性命。
然而,他對帝王的冷酷心性依舊低估了。
雍正以玉檀的結局警告他們不可輕舉若曦。
他或許可以寬容他們的一兩次過錯,但若是你屢教不改,那受到的懲罰必定比之前更加嚴厲,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既然玉檀註定離世,何不容她充分施展所長?
為了保護若曦的感受,雍正原本並未打算向她透露玉檀的事情。
他像之前欺騙若曦關於李德全出宮養老的那樣,也打算為她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關於玉檀消失的理由。
#熱點引擎計劃#然而,正是承歡在無意間讓若曦得知了這件事情,才導致了後續的種種紛爭。
最終,無論如何算計,那些事情一個接一個地發生,最終導致若曦和他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雍正也心懷遺憾至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