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興興地把55歲老媽接來城裡養老,2個月不到,我就想把她送回老家,原因難以啟齒
*註:文中人名皆為化名
我叫林強,今年35歲,是個普通的上班族,雖然工作不算太忙,但每天也都需要按時打卡上下班,不能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我老婆是名護士,三班倒的工作性質,讓她的休息時間總是和我錯開,
我們家裡還有個6歲的兒子,平時都是丈母娘在幫忙照顧。
我爸早些年因病去世了,就剩下我媽一個人住在老家。
原本我們想把她接過來一起住,可我媽就是不願意,說自己在老家住習慣了,不想挪窩。
我們只好作罷,但每個月都會給她寄生活費,逢年過節也會回去看她。
兩個月前,我媽突然打來電話,說她身體不舒服,想來城裡看看病。
我和老婆商量了一下,覺得正好可以趁這個機會,把她接過來住一段時間,也好儘儘孝心。
於是,我們開車回了老家,把我媽接到了城裡。
剛開始,我媽還挺高興的,對新環境充滿了好奇。
可漸漸地,她就開始挑三揀四起來。
不是說飯菜不合胃口,就是說家裡太吵,影響她休息。
我和老婆都儘量遷就她,可她還是整天拉長著臉,一副不開心的樣子。
更讓我們受不了的是,我媽來了之後,整天什麼都不幹,就知道指手畫腳。
她一會兒讓我們把沙發墊換了,一會兒又說電視柜上的擺件不好看,要我們換掉。
我和老婆每天都要上班,本來就已經很累了,回家還要應付我媽的各種要求,真是苦不堪言。
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發現我媽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茶几上擺滿了她吃剩的零食和果皮。
我累得夠嗆,還得收拾她的爛攤子。
我忍不住跟她說了幾句,讓她以後注意一點,沒想到她竟然哭了起來,說我嫌棄她,不孝順。
老婆也覺得很委屈,她跟我說:「你媽來了之後,我們家裡就沒消停過。她什麼都不幹,還整天挑毛病。
我們上班已經夠累了,回家還得伺候她,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我也覺得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跟我媽商量了一下,看能不能送她回老家去。
我媽一聽就生氣了,說我們是嫌棄她,不想養她了。
我跟她解釋了半天,說我們不是這個意思,只是想讓她過得更舒服一些。
可她就是不聽,堅持要留在城裡。
無奈之下,我只好跟我媽攤牌了。
我跟她說:「媽,您這樣什麼都不幹,還整天指手畫腳,我們真的受不了。
您要是想留在城裡,那就得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別再給我們添麻煩了。」
我媽聽了我的話,沉默了很久。
最後,她嘆了口氣說:「好吧,既然你們都不歡迎我,那我就回老家去吧。」
就這樣,我媽在我們家住了不到兩個月,就被送走了。
雖然我心裡也有些過意不去,但我也實在是受不了,她那種什麼都不幹還整天挑毛病的行為。
送走我媽後,我和老婆都鬆了一口氣。
我們終於可以過回自己的生活了,不用再整天伺候一個挑剔的老人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養兒防老」這句話聽起來很美好,但現實卻往往並非如此。
有時候,我們想要盡孝心,卻發現孝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它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心,去應對老人的各種需求和情緒。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放棄孝順。
相反,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去理解和關愛老人,讓他們在晚年能夠過得更加舒適和幸福。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學會保護自己和家庭的和諧。
畢竟,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平衡和幸福。
如今,我媽已經回到老家去了。
雖然我們不能天天陪在她身邊,但我們會經常打電話關心她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
我們也會定期回去看望她,陪她聊聊天,吃吃飯。
或許,這樣的相處方式才是最適合我們的。
我們既能盡到孝心,又不會給彼此帶來太多的負擔和壓力。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安享晚年,所有的子女都能盡到孝心,願我們的家庭都能充滿和諧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