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閒和督察院賴名成的殿前對峙,是《慶餘年2》的第一個小高潮。
范閒要對付二皇子,真正的難點從來不在收集證據。
二皇子參與走私,目的是為了掙銀子,而銀子不花就是一塊廢鐵。能讓二皇子花銀子的地方,無非是偷養兵馬,收買官員,培植嫡系。
有了方向,再配合鑒查院一處和四處的能力,就沒有查不到的證據。
真正的難點在於,這件事情必須是「反腐」,而不能是「黨爭」,否則帝心難測,結局難料。
所以,范閒才當眾收下檢蔬司戴公公的銀子,並且一而再地挑釁都察院的御史清流。
檢蔬司雖然小,但牽連甚廣,和朝堂上後宮中的許多人都有勾連。
他要借都察院扛把子賴名成的手,把檢蔬司查個底朝天,再借著這個由頭,把「反腐」擴大化,把二皇子牽扯進來。
最後,變成了賴名成帶著都察院,徹查勾結皇子的貪腐官員,而范閒置身事外。
范閒在招攬鄧子越的時候,很坦率地承認,自己可以在京城「惹是生非」,是因為有人罩著。
范閒的靠山很硬,而且不止一座,立場鮮明的有戶部侍郎范建爸爸,鑒查院院長陳萍萍。
若隱若現的,還有未來岳父林若甫丞相,君心難測的慶帝,以及見風使舵的太子。
所以,任何人想要對范閒下手,都必須「名正言順」,否則要面對的就不是范閒一人,而是他背後的靠山。
這也是為什麼,二皇子在大殿上被將一軍之後,沒有把抱月樓的摺子拿出來,因為不敢。
要查他的是都察院,如果他這時候攀咬范閒,那面對的就不只是范閒和都察院。
陳萍萍、林若甫、范建都會出手,除了讓自己敵人更多,死的更快,不會有任何效果。
可以說,范閒這一套「借刀殺人」的設計,心思頗為精巧。
只是范閒不會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以為的勝利在望,其實是萬丈深淵的開始。
范閒的計劃能夠成功,都察院的幾位御史,最後在殿上推波助瀾,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這幾名御史表面上屬於太子一黨,其實背地裡都是丞相林若甫的安排。而林若甫這麼做,其實都是慶帝的暗中授意。
散朝之後,范閒是和林若甫一起離開的。幾名御史是自己安排的,林若甫沒有隱瞞。
林若甫對范閒表現出來的手段和心智感到滿意,而范閒也感受到了來自未來岳父的認可和關懷。
翁婿默契合作,本來是挺開心的一件事情,但林若甫的莫名催婚,卻讓范閒心底一沉。
林若甫讓范閒和林婉兒儘快成親,趁著自己還活著的時候。
這番話嚇得范閒當場給林若甫把脈,以為他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已經時日無多,結果並沒有。
對此林若甫只留下了四個字「世事難料」,滿是悲涼和無奈。
范閒的表現出來的能力越強,慶帝對他就越是看重。慶帝越是看重,就越是會重用。
讓范閒同時執掌鑒查院和內庫,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但是這也意味著范閒必須是「孤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什麼是孤臣?陳萍萍就是最好的模版,身體殘疾無親無後,在朝堂上沒有朋友,看誰都像是「不法之徒」。
陳萍萍只有一個靠山,那就是慶帝,同樣的范閒也只能有一個靠山,那就是慶帝。
所以范閒掌權的那一天,他的靠山都將面臨清算。范建、陳萍萍、林若甫都不會有好下場。
這其中,范建和陳萍萍,大機率還可以罷官歸隱,還可以安度晚年,而林家就不好說了。
林若甫是當朝丞相,文官集團第一人,不但門生眾多,還和長公主有交情,再成為范閒的岳父,慶帝決容不下。
所以,林若甫是死局,所謂世事難料,便是范閒上位越快,他死得越快。這是躲不掉的命運,林若甫看得明白。
他唯一可以爭取的,就是禍不及家人,為家人留一條活路,求慶帝賜一個意外身亡。
所以,他安排御史推波助瀾,表面上是在幫助范閒,其實是在向慶帝表忠心。這個案子,慶帝希望看到的是黨爭,而不是反腐。
一方面,慶帝希望藉助這個案子,消耗掉二皇子背後的勢力,保持兩位皇子勢力的平衡。
另外也是為了讓范閒和太子結怨,和二皇子結仇,一步步走向孤臣。
林若甫看出了范閒是個有本事的好人,只要他和林婉兒成親,將來自己走了,范閒必然會照顧一家老小周全。
不求大富大貴,只希望家人可以安度餘生。既然結局無法改變,那麼他便只能儘可能讓事情變得對自己有利,幫著慶帝再推范閒一把。
帝王無情,在慶帝的眼中,天下人都是棋子,幾個兒子都不例外,都是達成他野心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