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本名叫邢沅,字圓圓。她的父親是一個普通的賣貨郎,母親則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早早離世了。 古代的賣貨郎經常遠走他鄉,再加上圓圓是個女孩,因此,她被父親送到了蘇州的姨娘家。 從此,圓圓便跟著姨夫姓「陳」,叫作陳圓圓。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圓圓漸漸從一個黃髮垂髫的小丫頭,長成了水靈靈的豆蔻少女。她自幼冰雪聰明,又能歌善舞,一時間艷驚鄉里。 陳圓圓13歲那年,江南一帶風雨失調,農作物青黃不接。重利輕義的姨夫竟自作主張,將陳圓圓賣給了蘇州的梨園。
陳圓圓年齡雖小,但很快就在梨園嶄露頭角,被時人評為秦淮八艷之一。她擅長弋陽腔戲劇,初次登台,就扮演了《西廂記》中的紅娘。她面若桃花,音似鶯啼,驚艷四座。 表演結束後,陳圓圓的名號也流傳開來。此後只要是她登台表演,觀眾都是里三層、外三層,將看台圍得水泄不通。 不過,即便陳圓圓在梨園獲得了極高的人氣,但梨園這個場所終歸不是個好歸宿。陳圓圓唱得再好,也不過一介戲子,根本無法擺脫以色事人的命運。 陳圓圓是個心氣較高的女子,她不願意終生在梨園賣藝,為了改變命運,她一直在尋找著機會,等待一個能託付終身的人。 在遇到命中注定的那個男人之前,陳圓圓還有幾段未果的感情。 當時,江陰貢修齡的兒子貢若甫十分喜愛陳圓圓,兩人情投意合,貢若甫不顧家人反對,拿出巨款為陳圓圓贖身。
陳圓圓被貢若甫納為妾室,但他的正妻始終容不下陳圓圓,再加上貢修齡的橫加干涉,逼得貢若甫沒辦法,只得將陳圓圓趕走。 不久後,陳圓圓又結識了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 冒襄是忽必烈的後人,他在蘇州遊歷時,聽說了陳圓圓的芳名,並與之相見,一時間驚為天人,對陳圓圓一見鍾情。 陳圓圓對一表人才的冒襄也是一見傾心。後來,陳圓圓跟著冒襄去拜見冒母,得到了冒母的肯定,兩人便約定了婚期。 只可惜,這段感情最終敗給了動盪的時局。 隨著農民起義戰爭範圍的擴大,冒襄幾次想奔赴蘇州都未能成行,陳圓圓與冒襄也徹底失去了聯繫。
禍不單行,正當陳圓圓心灰意冷的時候,田貴妃的父親田弘遇來到了蘇州,他到普陀寺進香的時候,聽說住在附近的陳圓圓頗有姿色,便派人將陳圓圓帶到了京城。 陳圓圓入京後,田弘遇將她養在家中,成了一名供娛樂的私人演員。 後來,田弘遇的女兒田貴妃去世,他這個老丈人的地位也大不如從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在亂世中找到依靠,田弘遇開始拉攏手握重兵的吳三桂。 在田弘遇的盛情邀請下,吳三桂來田家做客。 宴席上,田弘遇連連和吳三桂碰杯。酣暢之際,一群美女踏歌而來,她們裙裾輕盈翻動,個個姿色絕佳,身形苗條。 在一眾舞女中,有一位淡妝的女子吸引了吳三桂的注意,她就是陳圓圓。 舞蹈結束後,田弘遇讓陳圓圓給吳三桂敬酒,吳三桂驚詫於陳圓圓的美艷,不覺神移心蕩。而這一切,正中田弘遇的下懷。
田弘遇十分大方地將陳圓圓送給了吳三桂,他還給陳圓圓置辦了豐厚的妝奩,親自將陳圓圓和嫁妝送至吳府。 吳三桂大喜過望,他笑納美人,和陳圓圓過上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日子。 雖說陳圓圓並非吳三桂的正室,但吳三桂卻獨寵她一人,她在吳家也儼然一幅主母的姿態。 就在陳圓圓享受恩仇富貴的美好生活時,命運再次對她發起了挑戰。 1644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自稱為皇帝,改西安為「長安」。 同年3月十八日,農民軍以勢如破竹之勢,攻克了北京。 此時的吳三桂,正一路疾馳趕往京城勤王,但沒等他走到京城,就傳來了崇禎帝自縊的消息。 至此,大明王朝走向了時代的終結。 大明的滅亡,意味著吳三桂失去了效忠的對象。當時他有兩個選擇:一是投靠清軍,二是接受李自成的招撫。 思來想去,吳三桂咬牙決定,先投奔李自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劉宗敏這一舉動,不僅得罪了吳三桂,也令李自成十分尷尬。 本來呢,李自成入北京後,他對下屬們的工作進行了分工,他本人的工作重點,就是親自招撫吳三桂等各地名將及為南下做準備。 所以,李自成曾經下令:不對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用刑追贓。 劉宗敏可倒好,他不僅對吳三桂的父親一頓嚴刑拷打,還擄走了陳圓圓。這就相當於李自成在前邊唱戲,劉宗敏在後面拆台。 再來說說吳三桂這邊,本來他已經接受了招撫,結果半路上聽聞劉宗敏搶了自己最愛的女人,他大呼上當受騙。
他在溫柔鄉的浸漬下,早已沒了馳騁沙場的熱血。 無奈之下,李自成只能親自出征。 吳三桂在殺回馬槍之前,他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曾寫信給多爾袞,表示要投降,並請求多爾袞快速入關。 當李自成和吳三桂展開激戰的時候,多爾袞率領著部隊也趕到了。 李自成與吳三桂大戰了半個多月,吳三桂逐漸不支。 此時多爾袞果領兵殺入山海關,協助吳三桂擊敗了起義軍,李自成和劉宗敏率領殘部逃回北京。 李自成逃回北京,屁股還沒坐熱,吳三桂和多爾袞率軍殺奔而來。 七天後,李自成和劉宗敏盤踞的北京城失守,兩人帶領潰退的農民軍倉皇出逃,劉宗敏連擄掠而來的陳圓圓都來不及帶走。 陳圓圓因此留在了北京,最終被吳三桂找到,重回了吳三桂的懷抱。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清朝詩人吳偉業用14個字,概括了吳三桂為了陳圓圓憤而投奔清軍的典故。 愛妾失而復得,吳三桂再也不想體驗失去的滋味兒了。從此之後,無論他到哪裡,他都要將陳圓圓帶在身邊。 直到順治十六年,也就是陳圓圓36歲的時候,吳三桂平定了雲南,並以平西王的身份在昆明開藩設府,此時的陳圓圓依舊年輕貌美,她獨得吳三桂的寵愛,可謂是風光無限。 隨著吳三桂實力的不斷擴張,雲貴也成為他的獨立王國,清廷根本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吳三桂有權有錢,陳圓圓的生活也越來越優渥,但她卻不似以前那般開心幸福了。 甚至,吳三桂的平西王妃,也是後來居上的張氏。這是為何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圓圓也逐漸年老色衰。再加上陳圓圓淪落風塵的身份,吳三桂是不可能讓她當正妻的。 後來,吳三桂興建了安阜園,併購買幾十名江南十四五歲的名伶置於園中,陳圓圓由此逐漸失寵。 即便陳圓圓不再獲得專寵,但她作為吳三桂資歷最深的妾室,她在平西王府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而且,陳圓圓還收養了吳三桂低級嬪妃所生的二兒子吳應麒,可見吳三桂還是很重視她的。 關於陳圓圓的結局,《漫遊紀略》和《天香閣隨筆》是這樣記載的:吳三桂窮奢侈欲,妻妾眾多,失寵的陳圓圓心灰意冷,再加上與吳三桂的正妻張氏不和,她便離開吳三桂,進入道觀當了女道士,平日以素食為主,以青煙為伴,最終在孤獨中了絕餘生。 這個說法的真偽無法辨識,但隨著吳三桂和陳圓圓的墳墓被發現,可以肯定的是,陳圓圓在吳三桂心中是非常重要的。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兵造反,但僅僅過了五年,吳三桂就在衡州病死了,陳圓圓自此失去了依靠。
吳三桂一死,整個吳氏集團迅速土崩瓦解,吳三桂的家人也遭到了清廷的追殺。 就在陳圓圓不知所措的時候,馬寶找到了她,要帶她和吳家的兒孫一起逃走。 馬寶是吳三桂的心腹之一,他跟吳應麒的關係也很好,而吳應麒又是陳圓圓養大的孩子,所以他覺得有必要替吳應麒分憂。 由於當時清廷已經發布了對吳三桂家人及其親信的通緝令,為了躲避官兵追捕,吳應麒與馬寶帶著眾人走山路逃到了貴州岑鞏縣境內的山村。 從此,陳圓圓便和吳家人在山下定居,經過百年來的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這個叫作「馬家寨」的村落。 在貴州省岑鞏縣,發現了陳圓圓的墓地,她的墓碑上是這麼寫的: 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立,孝孫男吳仕龍、吳仕傑,曾孫吳大經、吳大純,孝玄孫吳朝達、吳朝選、吳朝魁、吳朝政、吳朝璽、吳朝柱、吳朝相、吳朝值;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月吉日立。 由此得知,陳圓圓當時有個兒子叫吳啟華,還有兩個孫子,分別叫做吳仕龍和吳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