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湖南長沙本地的一個企業家,這位企業家事業小有成就,是當地有名的富翁,他收養了一個一歲的男孩,起初,這位企業家並沒有收養孩子的想法,當他看到男孩的生活處境時,出於同情心就收養了他。
當時,這個男孩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男孩出生在長沙鄉下一個貧困山村,家中生活條件非常差,父母還生了好多孩子,為了養家餬口,父母一直在辛苦勞動,無暇顧及家裡的孩子,自從這個男孩出生後,他就一直吃不飽,穿不暖,一歲時,由於營養不良,孩子瘦骨嶙峋的樣子。
如果長沙這位企業家不來到這個小山村,或許,男孩的命運就如同其生父一般,沒錢讀書,長大後繼續父輩們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竭盡一生去辛勤勞苦操作,也只能勉強混個溫飽生活。
男孩的運氣很好,1985年的某一天,當企業家路過男孩家,看到男孩這番模樣時,動起了憐惜之心,一時心軟,又考慮到自己家中只有一個女孩,領養個男孩也好,起碼在面子上是很有光彩的。
企業家對男孩的父母說:
我想收養這個孩子,我一定會把他當作親生兒子對待的。在那時候,儘管農村生活條件不好,農民知識水平有限,但淳樸善良的老百姓們都想給孩子找個好出路。從農村到大城市,那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當企業家提出收養兒子時,父親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而母親有點不太情願,畢竟孩子太小了,母親捨不得將他送人,但在那個時候,特別是在農村,基本上都是男人說了算,既然丈夫都這樣決定了,母親也就無話可說了,勉強答應了。
鄭直樹還大方地在村裡擺了幾桌酒席,辦了個「認親」禮,非常隆重,這是為了給兒子「正名」,也是為了給小男孩親生父母一個交代。
就這樣,小男孩跟隨企業家從農村來到了大城市長沙生活。
企業家叫鄭直樹,他給男孩取名鄭周,鄭直樹成了鄭周的養父。養父對兒子是非常疼愛的,就像他之前許諾的那樣,如同親生父母一樣對待養子鄭周。
養父非常尊重養子,從未向鄭周隱瞞過去的經歷,他告訴鄭周自己並不是他的生父;相反,每年過年他都會帶著養子鄭周去其親生父母家探望。
養父之所以這麼做,為了給他一個寬鬆的生長環境,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毫無自卑感和心理壓力,也為了讓兒子長大後,不忘本,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到了上學的年紀,養父鄭直樹讓他上當地最好的學校,享受最好的教育,養父想把鄭周培養成一個有出息的人才,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鄭周的親生父母知道這些消息後,對鄭直樹是非常感激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