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子失蹤3年,2018年回來瓜分億萬家產,養父:給你200萬斷絕關係

2022-05-01

20世紀80年代,湖南長沙本地的一個企業家,這位企業家事業小有成就,是當地有名的富翁,他收養了一個一歲的男孩,起初,這位企業家並沒有收養孩子的想法,當他看到男孩的生活處境時,出於同情心就收養了他。

當時,這個男孩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男孩出生在長沙鄉下一個貧困山村,家中生活條件非常差,父母還生了好多孩子,為了養家餬口,父母一直在辛苦勞動,無暇顧及家裡的孩子,自從這個男孩出生後,他就一直吃不飽,穿不暖,一歲時,由於營養不良,孩子瘦骨嶙峋的樣子。

如果長沙這位企業家不來到這個小山村,或許,男孩的命運就如同其生父一般,沒錢讀書,長大後繼續父輩們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竭盡一生去辛勤勞苦操作,也只能勉強混個溫飽生活。

男孩的運氣很好,1985年的某一天,當企業家路過男孩家,看到男孩這番模樣時,動起了憐惜之心,一時心軟,又考慮到自己家中只有一個女孩,領養個男孩也好,起碼在面子上是很有光彩的。

企業家對男孩的父母說:

我想收養這個孩子,我一定會把他當作親生兒子對待的。在那時候,儘管農村生活條件不好,農民知識水平有限,但淳樸善良的老百姓們都想給孩子找個好出路。從農村到大城市,那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當企業家提出收養兒子時,父親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而母親有點不太情願,畢竟孩子太小了,母親捨不得將他送人,但在那個時候,特別是在農村,基本上都是男人說了算,既然丈夫都這樣決定了,母親也就無話可說了,勉強答應了。

鄭直樹還大方地在村裡擺了幾桌酒席,辦了個「認親」禮,非常隆重,這是為了給兒子「正名」,也是為了給小男孩親生父母一個交代。

就這樣,小男孩跟隨企業家從農村來到了大城市長沙生活。

企業家叫鄭直樹,他給男孩取名鄭周,鄭直樹成了鄭周的養父。養父對兒子是非常疼愛的,就像他之前許諾的那樣,如同親生父母一樣對待養子鄭周。

養父非常尊重養子,從未向鄭周隱瞞過去的經歷,他告訴鄭周自己並不是他的生父;相反,每年過年他都會帶著養子鄭周去其親生父母家探望。

養父之所以這麼做,為了給他一個寬鬆的生長環境,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毫無自卑感和心理壓力,也為了讓兒子長大後,不忘本,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到了上學的年紀,養父鄭直樹讓他上當地最好的學校,享受最好的教育,養父想把鄭周培養成一個有出息的人才,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鄭周的親生父母知道這些消息後,對鄭直樹是非常感激的。

鄭周的親生父母每次來到城裡,都會去看望鄭直樹,給他帶上一些農村的土特產。

然而,每次親生父母來到城裡時,鄭周並沒有顯示出有多高興,他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自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然而當他看到親生父母打扮得如此土氣,行為如此邋遢後,鄭周從心理上就抗拒了這個事實。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親生父母與養父母之間,差別太大了,簡直是雲泥之別,一時很難讓人接受,鄭周甚至認為養父母是跟自己開玩笑的,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土的父母呢?

到了青春叛逆期,鄭周對來城市看望自己的農民父母是很抗拒的,更是躲避去鄉下探望父母。而養父由於生意繁忙,對鄭周也是疏於管教,對鄭周這些年的變化,並沒有太在意。

鄭周很抗拒和討厭自己的鄉下父母,他也明白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自己不想過上鄉下的貧苦生活,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要竭盡全力討取鄭直樹的歡心;於是,鄭周努力學習,刻苦讀書,爭取在學業上取得一個好成績,讓養父高看一眼。

鄭周的成績一度很優異,養父看到鄭周如此用功讀書,能力也不錯,心裡是非常高興,甚至還萌生了把他培養成自己企業接班人的想法。

由於工作的需要,鄭直樹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公司里,很少回家陪伴孩子,但養母對鄭周不錯,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骨肉對待,但這個時候,鄭周總是固執地認為,養母把更多的愛都給了姐姐。

養母對姐姐的好,讓鄭周感到了危機感,想到鄉下的貧苦生活,想到親生父母辛苦人生,鄭周經常夜不能寐,他太怕回農村生活了,太害怕哪一天養父母不要自己了。

一時間,鄭周不知道真正的歸屬在哪裡。在農村的父母那裡,孩子眾多,父母對這個生活條件好的城市裡的兒子也沒怎麼上心,而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僅把他當作陌生人一般,他無法融入農村的那個家。

而在城裡的養父母這邊,他認為,自己還無法真正地融入鄭直樹一家,畢竟自己不是他們的親生骨肉,小小年紀的鄭周就承受著各種煩惱、憂愁以及患得患失的危機感。

小學時期學習不錯的鄭周,到了初中就不怎麼用功讀書了,他覺得自己再努力,也得不到養父母的關注,養母的心思在姐姐那邊,養父的精力都投入企業那裡了。

鄭周想通過「壞孩子」的形象,來博取養父的關注,於是,他開始不好好學習了。

對於這個養子學習成績下降得厲害,養父也感到很詫異,由於事業太忙了,他實在是抽不開時間去關注鄭周;養母雖然多次敦促鄭周要好好學習,但畢竟精力有限,她還得關注女兒的學習成績,一時間對鄭周的照顧也十分有限。

就這樣,一來二去,鄭周就如同被邊緣化了一樣,在鄭家沒有任何存在感。

他覺得自己很委屈,為了緩解這種委屈,也是為了逃避現實,他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玩遊戲上面了,不好好學習,還經常逃課,甚至到處惹是生非。

到了18歲,鄭周沒能考上大學,最終被迫離開學校走進了社會。

對於養子突然變化這麼大,養父一直不能理解,出於父親的責任,他沒有責怪養子,他怕養子在社會上吃虧,就把他安排在自己的廠子裡,讓他從基層干起,一步一步地積累經驗,將來能承擔更高的崗位職責。

對於養父的一番良苦用心,鄭周卻沒有體會到,他反倒對養父徹底地失望了,也不好好工作了,時常曠工,到處惹事,還把自己當成了工廠的太子爺,看誰不爽,上去就一頓罵,從基層的工人,到中層管理者都被鄭周罵過。

大家都知道他是老闆的養子,為了自己的「飯碗」,誰也沒跟他計較。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