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直播成為了一股新潮流。一個"方便"的新興事物,讓我們不出門就能購物、娛樂、獲取資訊,可謂應有盡有。
然而,"方便"往往是有代價的。
正所謂"便當易食毒,利令智傷身"。當這個原本單純的東西被濫用、被曲解時,它便成了禍害社會風氣的罪魁禍首。
直播平台上充斥著低俗、欺騙、違法內容,這究竟是誰之過?我們有必要追根究底。
直播平台上的各種亂象,著實讓人防不勝防。打開任一直播平台,映入眼帘的往往都是那些低俗庸俗、不堪入目的畫面和內容。有的直播間裡,一些為了博眼球而不擇手段的主播,簡直已經完全拋棄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和操守。
在直播帶貨的世界裡,虛假宣傳、造假炒作早已司空見慣:
很多品牌方為了營銷產品,往往做不到實事求是的宣傳。但在直播間,主播們就有著千奇百怪的手段來誤導消費者。他們或是誇大其詞、或是無中生有,只要能夠激發顧客的購買慾望,哪怕產品確實無甚效用,也要狠命忽悠。更有甚者,一些主播乾脆與品牌方勾結,精心編排劇本,炮製虛假營銷噱頭,引誘粉絲們慷慨解囊。
這其中尤以所謂"人生劇本"最為荒唐。為了博取同情,個別網紅不惜編造離婚、遭遇變故等虛構故事,在直播間嚎啕大哭,落盡"可憐"。奇怪的是,每每當劇情走向高潮,產品銷量竟然也會突然翻番!看來主播和品牌方謀私鑽營的劇本,已演繹得出神入化。
更可惡的是,為了規避平台算法,防止被識破,一些不法分子乾脆僱傭上千名"託兒"充場混淆視聽。新流量一旦進入直播間,就會被這幫託兒有意識地誘導,哄抬產品人氣,最終誤導無辜網友們盲目下單。直到交易成功,這些可憐的"韭菜"才發現,原來自己是被蒙在鼓裡狠狠地忽悠了一回。
看著規模不斷壯大的直播帶貨產業,不免讓人感嘆:隨著日活用戶的不斷增加,這些不法分子們的矇騙手段也將日益高明,總有一批批新鮮"韭菜"被他們成功收割。對於他們來說,請幾個託兒的成本微薄,卻能賺取可觀利潤,何樂而不為呢?遺憾的是,在這瘋狂的利益驅使下,道德人品早已淪為可有可無的東西。
可見這種直播亂象之嚴重,已經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像。
一旦某個網紅一炮而紅,立馬就會引來全國各地直播健將蜂擁而至,這種現象只有在我國才會發生。
當看到其他人憑藉直播暴富後,無數人就開始被滾滾財路蠱惑了心智,紛紛開啟了自己的直播事業,期望能夠被這股幸運之風眷顧。更加糟糕的是,由於缺乏有效管理和制約,一些不良主播的低俗行徑,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就拿近期菏澤網紅郭有才的爆紅為例,一場直播的打賞音浪就高達上億元,同時在線人數更是超過100萬!這令菏澤市一時間湧入了無數慕名而來、渴望爆紅的直播健將。從前唯有成績優異才能受人敬重,如今卻是擲地有聲的直播人氣才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國人的社會觀、價值觀、人生觀正在發生悄然卻又巨大的變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現在,不論是種地的農民,還是上班的白領,甚至是在校學子,似乎都開始對直播這條"捷徑"孜孜以求了。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反而將日常的一切行為,吃飯、睡覺甚至是做家務,也開始進行起了直播。看到這股直播熱潮的狂躁,實在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悲哀。如今,人人都想靠直播來賺錢了,就連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其人生目標也竟然是長大後去搞直播。
不僅如此,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直播間更是成了一些違法分子的溫床,成了他們聚集、蔓延的根據地。詐騙、色情低俗,可以說是這裡的"家常便飯"。而一些不法分子則是利用直播的便利,大行詐騙勒索之路,讓無辜群眾吃盡了啞巴虧。
更為可怕的是,近些年來,這種低俗直播的惡習竟然開始向年齡更小、閱歷尚淺的群體蔓延。有的八九歲的孩子,被其家長脅迫或誘騙,被迫在直播間中進行所謂的"帶貨"活動,變相成為一名小小"網紅主播"。
在鬼把戲般的誘導下,這些孩子往往會學一些低俗的言行舉止博眼球,而失去了應有的天真純真。家長們為了一些糊塗虛名和蠅頭小利,竟然不顧孩子的健康成長,令人痛惜。
曾經就有一個名為"佩琪"的3歲"小網紅"引發了輿論的密切關注。在視頻中,佩琪化身"吃播博主",狼吞虎咽地吃下大量高熱量食物,嚇人的"食量驚人""幾秒吃完"等標籤吸引了大批追捧者。
然而,事實遠不如人們想像的那般無害。目前,佩琪的體重已經飆升至70斤,遠遠超出同齡孩子的正常水平。但她的父母似乎對此視而不見,反而興高采烈地宣布女兒馬上就要突破100斤的"大關"了,並繼續給她喂食烤肉、烤串、烤腸等高熱量食品。
對於一個年僅三歲的娃娃來說,佩琪如此駭人的體重無疑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她的正常生活。面對網友的質疑,佩琪父母的回應卻是"只能靠女兒吃播掙錢"。
"小網紅"佩琪的遭遇,不過是當下未成年人直播亂象中的一個極端案例。在某些直播平台上,未成年人的"土味情話"等成人化表演短視頻隨處可見。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在全家操辦下成為賺錢工具,被迫沉浸在成人化的直播氛圍之中,而他們自己並無半點覺察。在這些展現成人化表演的視頻背後,一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正在被扭曲、蹂躪。
面對如此令人髮指的亂象,有關部門頗有"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的決心,決定對直播行業亮出了"止戈"欽令。然而,單單叫停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規範制度。
比如,對於直播從業者,必須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未能通過的決不得開設直播間;再者,要加大日常的檢查力度,對於那些內容低俗、影響惡劣的直播間要堅決予以取締,並對運營者處以重罰;還要加強對直播收益渠道的管控,切斷直播帶貨等的商業利益鏈,從根源上遏制住直播者的非法牟利動機。
當然,除了官方的重拳出擊,我們每個社會公眾的自覺意識也同樣重要。作為普通網民,我們應該積極揭發、檢舉那些低俗直播的不法分子,用自己的行動來對抗那些赤裸裸的道德綁架。更要養成理性消費、遠離直播帶貨的良好習慣,切斷那些直播間利益鏈條上每一個能被切斷的環節。
就我個人而言,其實也曾在某直播平台上"倒了血本"。當初看到主播們穿著漂亮的衣裙展示,簡直就是走在視覺盲區,只見其華美外表,卻沒看清其虛無本質。付了高價買來,穿在身上才發現貨不對板,面料鬆鬆垮垮,做工粗糙,根本無法與宣傳時的"錦衣玉食"相比。那一次,我當場就看清了這直播帶貨的騙人把戲。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作為直播的從業者,還是直播的消費者,亦或是直播平台的運營者,都肩負著為凈化直播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我們通力協作,直播這一網際網路新興事物才能最終走上健康、文明的發展之路。就像一棵樹苗,如果培育環境清新,必能長成參天大樹;但若是生長在污濁之地,終將枝葉萎黃,興致索然。
直播本是一項便利大眾、豐富生活的好東西,誰也不希望它走上墮落的不歸路。讓我們共同期盼,這陣肆虐的"疫情"能夠很快過去,直播天再現藍天白雲、生機盎然的景象吧!
只有全方位、多管齊下,直播亂象才能終被根治。讓我們共同努力,還網絡空間一個純凈的天地,重拾網際網路之初那份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