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與章子怡,兩位華語影壇上的女神級人物。她們一個出生於香港,一個出生於北京,一個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巨星,一個是內地商業片的票房保證。
儘管成名時間和風格迥異,她們卻都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級人物,對華語電影的發展功不可沒。
但是在2013年的金馬獎上,當章子怡獲獎上台時,張曼玉卻明顯有意迴避,直接拒絕了為章子怡頒獎。
這一幕令所有人大跌眼鏡,原來兩人私下關係極為惡劣。之後張曼玉更公開表示,無論給多高的片酬,都絕不會再與章子怡合作。
這麼大的仇,到底是從何而起?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兩位影后過去的恩怨。
2002年,張曼玉與章子怡首次合作電影《英雄》。當時,張曼玉已是國際知名影星,章子怡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新人。
本來張曼玉是安排為女主角,但在拍攝過程中,導演不斷加戲章子怡,減少張曼玉的戲份。
張曼玉對此非常不滿,覺得新人搶自己飯碗。這就是兩人第一次結怨。
之後在2004年《2046》的拍攝中,歷史再次重演。張曼玉本為女主角,但最終上映版本中,她僅僅只剩幾個鏡頭,章子怡的戲份反而大幅增加。
這無疑雪上加霜,讓張曼玉對章子怡的態度雪上加霜。
再接下來,就是那部轟動一時的《藝伎回憶錄》。本來劇組想邀請張曼玉出演女主角,但被她以不想傷害民族尊嚴為由拒絕。
沒想到,章子怡馬上接手了這個角色。雖然章子怡憑此片成功進軍好萊塢,但國內卻風評兩極。張曼玉的擔憂成真,章子怡此舉備受爭議。
三次合作,章子怡直接或間接搶了張曼玉的戲。先是搶戲份,再搶角色,最後搶片約。
這讓張曼玉對章子怡非常反感。尤其是在《2046》中被刪減戲份一事,已然觸及張曼玉的底線。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章子怡。作為新人,能獲得更多曝光機會確實正常。
但導演和編劇應該採取更合適的平衡方式,不應該犧牲張曼玉的戲份來凸顯章子怡。章子怡就應該知足,不應該一次次搶張曼玉的飯碗。
隨著時間推移,兩人的關係已然無法調和。張曼玉公開表態拒絕合作,可見自己對章子怡早已心生芥蒂。
兩人如今各自事業有成,實力無可挑剔,但那場誤會導致她們成為永遠的競爭對手。
其實仔細想想,她們也不應該如此。第一,人生苦短,何必計較這些過往。第二,藝術追求高遠,不應被利益所驅使。最後,電影需要各路英才,不應內耗。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她們也許會做出不同選擇。張曼玉不會計較新人的囂張氣焰,章子怡也會懂得知進退。
導演不會犧牲張曼玉來塑造章子怡。若能重來,她們也許能成為知己良配的搭檔。
但時光無法倒流,人們只能在當下盡力修復。或許有朝一日,當她們都頭髮花白,會不約而同想開這場永遠的誤會。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何必浪費時間在仇恨上面呢?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重新開始永遠不嫌晚。正如張曼玉在採訪中說過:「我不會講壞話,也不喜歡聽別人說壞話。」這充分表現了她寬厚的心胸。
相信未來的某一天,當兩位影后再度相遇,到那時,過往的芥蒂終將一筆勾銷。
願這兩位影后能放下過去,重新開始。她們的合作將會帶來全新火花,讓電影事業發展壯大。
無論過去發生過什麼,所有人都值得第二次機會。讓我們一起期待張曼玉與章子怡的和解之日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