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第二季》重頭戲春闈科考舞弊案結束了,從頭到尾都是慶帝在背後策劃推動的一場鬧劇,目的主要是為了打擊宰相林若甫和其他大臣,逼迫林若甫他們讓出自己的位置。林若甫和其他大臣們一倒,門生名單一交,慶帝就可以安插自己人和寒門學子了。
這一局,慶帝名利雙收。科考公平和查舞弊案,雖然是范閒主持,但是大部分學子內心最感激的還是慶帝,畢竟范閒只是一個臣子。
林若甫一開始是不想交出門生名單的,但是慶帝手裡有武裝,隨時可以暗中殺害林若甫。這個時候的范閒,雖然掌管鑒查院一處,手裡也有人,奈何慶帝掌握的武裝更多,要保護林若甫太難了。為了保命,林若甫交出了名單,還主動上奏廢除宰相。
春闈科考案這一局下來,整個慶國官場,人人瑟瑟發抖。
林若甫進宮請求告老還鄉這一段,兩個戲精的精彩對戲,直接撕破了君相關係的遮羞布。君和相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爭鬥,合作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轉化為爭鬥。誰的手段更多,誰就占據主導地位。要是宰相的實力超過了皇帝,皇帝也就是個名號罷了。只要宰相願意,隨時可以廢除皇帝。
三國時期的曹操與漢獻帝,諸葛亮和劉禪,不就是這樣的嗎。
春闈科考案這一局中,范閒的理想主義,被慶帝成功利用了。范閒雖然得到了四個門生,但是卻失去了林若甫這個大靠山。
要不是范閒這個時候,對慶帝還有用,估計他的結局會很慘。林若甫提醒范閒,永遠都不要相信慶帝,他的確把慶帝看透了。
從慶帝強迫陳萍萍必須把箭投中這一幕來看,慶帝對陳萍萍也是不放心的。慶帝作為一個野心家,在他眼裡,人人都是有野心的,尤其是那些大權在握的人。
通過春闈科考,慶帝扳倒了林若甫等一眾大臣不說,還大大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慶帝下一步的目標就是長公主、陳萍萍了。
解決掉長公主和陳萍萍後,慶帝就要策動大東山之戰了。只要在大東山之戰中,消滅了其他三大宗師,慶帝從此天下無敵。接下來就是進攻北齊西胡東夷城,完成他一統天下的目標。
這就是慶帝的路線圖,林若甫說別人永遠看不透慶帝下一步是什麼,這不是慶帝太厲害,是群臣們水平太差。
二皇子說自己一開始不想爭,但沒有退路。范閒對林若甫也說過,自己不想和慶帝爭。對此,林若甫的觀點是,這由不得范閒。
林若甫告老還鄉後,賀宗緯被慶帝直接提拔為御史,這比小說原著提前了很多,其實這樣改編,更符合慶帝的人設和他心中的路線圖,他早就開始針對范閒布局了。
解決掉了林若甫,慶帝接下來是用范閒和林婉兒的大婚,逼迫李雲睿交出內庫。
范閒接手內庫後,發現內庫負債纍纍,虧空高達兩千多萬兩銀子。
陳萍萍建議使用慶余堂的資金來填補這一巨額虧空,范閒堅決拒絕,他說那是他母親葉輕眉生前留下的產業,自己不能動。
慶帝勸說范閒放棄內庫的管理權,因為他無法解決這麼大的缺口。對此,范閒當場表態,他將會找到其他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范閒為什麼不動用慶余堂的資金來填補內庫虧空呢?
通過賴名成被廷杖打死,以及春闈科考案,范閒應該是徹底看透了慶帝的真面目了,為了以後對付慶帝,范閒必須為自己培植強大的勢力。要培植自己的勢力,就得花銀子。范閒作為慶余堂的少東家,怎麼能用自己的銀子去壯大慶帝呢,這不是和二皇子一樣,主動給慶帝遞刀子嗎。
慶余堂的銀子不但不能動,還要繼續拓展業務。范閒後來通過發行庫債的方法,邀請各大商賈購買。
庫債類似於國債,是靠國家信用,也就是慶帝的信用來背書的。發行庫債籌集的銀子,只是填補了內庫的虧空。
此時的慶國正是天災不斷,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再加上庫債需要還本付息的,慶帝要解決問題,除了對北齊東夷城發動戰爭,就只能全力支持范閒拿下江南明家了。其實,對慶帝來說,不拿下江南明家,也無法發動戰爭。
如果范閒藉此拿下江南明家,自己的勢力就會進一步壯大。同時,拿下江南明家後,慶帝手裡有了錢,就要準備戰爭了。
慶帝發動戰爭的念頭一起,北齊和東夷城就緊張,就會和范閒深度綁定,加大和慶國之間的走私力度。走私力度越大,慶帝就無法發動戰爭。這樣,范閒就是和北齊東夷城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慶帝了。
慶帝策劃的大東山之戰,目的是消滅三大宗師。但是,國家之間的戰爭,單靠消滅幾個大宗師,解決不了問題,慶帝最後是被逼得沒辦法了。
春闈科考,慶帝表面大獲全勝,但是也埋下最後失敗的種子,范閒就是從這個時候起,看清了慶帝,開始布局對付慶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