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年前,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是那個時代的家庭娛樂文化的主流,近幾年網紅直播、自媒體平台百花齊放,心有戚戚的任何小眾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話語平台和展示舞台,應該說,這是一種社會進步。
當我開始瀏覽頭條時,在享受它的便捷生動直觀性的同時,也清楚地知道:這個平台的很多東西是需要自己辨別的,要一分為二地吸收和利用。比如「什麼秘方」「哪個哪個神醫」 「 或者讓人很快致富變美的訣竅」, 更有介紹跨國婚姻的,網絡交男女朋友的等等,這些我是能迅速識別和忽略的,但是對於有特別需求的人,比如就是病急亂投醫,認知也沒那麼健全的時候,就是可能相信就是可能上當。 不是說,凡是網上說的都不可信,而是需要多方考證和分析,凡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多問幾個為什麼。
但對於視頻博主賈梅的家長里短,也包括這一類視頻博主,我還是沒有報更多的懷疑態度,儘管網上鬧「打假(賈)」,也有人公然攻擊,有人不斷扒出什麼新材料,我真的懶得去看,反正兩個人沒再出現在一個視頻里,這是事實。那麼現在突然就「回來了」,本來我對女主是祝福的,所以就寫了點文字,因為自己確實看過不少她的視頻,而且老年人再婚和贍養父母就是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真的可能現在或將來涉及到我們任何一個人。
後來在留言中,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人對賈梅視頻和離婚的真實性提出質疑,還有人說:「賈梅在直播的時候都說網絡不是現實」,引發了我的思考。
網上視頻做的好的十萬、百萬,甚至二三百萬粉絲的都有,比起那些十萬粉絲的賈梅,應該還有成長空間,但是如果視頻的真實性都有待考究,那還是說明一些問題的。
人們在平台上,更多的時候是看客,看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代入感,不過無論什麼身份,最終人們要的是快樂營養和成長,我們看的是賈梅的事、 張三的事 ,說的事賈梅的事,但是對一個事情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引起的啟發和共鳴,開心或愉悅卻是自己的事。 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有人格魅力的人,哪怕質樸一點,哪怕傻的可愛,都可能喜歡,但是我們受不了的是過多的欺騙。作為粉絲我們每天的寶貴時間,如果看到不是活生生的生命和現實,看到的僅僅是粉飾和表演,那還不如看個電影和戲劇過癮。
我是這樣看的,既然那段時間賈梅的視頻中已經沒有了老李,又官宣了離婚,我們全當時真的,也有可能是真的,真假只有她自己知道。如果是假的,演一次行,如果再演第二次,就會象「狼來了」 的故事一樣,公信力下降,對於一個人的網絡生命來說,是致命的,因為任何假的東西都走不遠。
現在就我來看,就是存了點質疑而已,如果說因為聽到了不同聲音,我仔細思考,那就是突然有一天,賈梅的視頻就三個人了,不但老李回來了,連老李的老媽都接來了,分開前鬧得沸沸揚揚,就離婚一事出了那麼多視頻,把粉絲當成知心朋友,現在回來了不該和粉絲說一聲嗎?倒是現在兩口子一門心思直播賣貨,一個旅遊和家居博主,賣的貨是哪門子優勢呢?僅僅依靠粉絲的喜愛和信任就可以嗎?反正我是不會看一眼她的直播。
人們不是非得關心你到底復不復婚,到底和誰過?而是粉絲們的一種關切和關心,也藉此對自己有一些啟發和認知的共鳴,比如善良、尊老愛幼、大度等,有一次在瀏覽網頁,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小姑娘在秀她的老媽這個購物狂,每天十幾二十幾件的買,當時就一個感覺「假」,而且很沒營養,即使是真的,也沒興趣欣賞。相反,一次看到一個二十多萬粉絲的一個單身男子,同時出鏡的還有他愛犬,最初吸引我的是他的愛犬的掛了一繩的衣服,他那一期其實就講了他剛剛關閉了打賞 ,因為他不想要粉絲的打賞錢,他說自己做視頻有收入,還有別的收入,已經挺好了,粉絲們應該把給他的錢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我覺得這種覺悟和人品,才叫「人格魅力」 ,只要我該得的一部分,他說已經很感謝粉絲對他的滋養了,這才是值得敬重的品格。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