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巴圖逐漸意識到英達才是自己的生身父親。儘管他嘗試偷偷地與父親聯繫,但所得到的卻總是英達的冷漠和冷淡。這對於巴圖來說是一種難以承受的打擊,讓他感到心靈的寂寞和空虛。
巴圖的軟弱性格在這個過程中愈發顯著,他習慣性地逃避自己的問題,將困擾和苦悶埋藏在心底。儘管宋丹丹一直默默關心著他,但巴圖內心深處仍然渴望著父親的關注和認可。
這一段經歷讓巴圖變得更加敏感,也塑造了他複雜而脆弱的內心世界。在與父親的冷漠對待中,他逐漸學會了隱藏情感,形成了自我保護的習慣。
在外界看來,英達從未承認過巴圖是他的兒子。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交往中,英達始終未對外宣稱過與巴圖有親子關係。這種缺乏認可和承認的態度,對於巴圖來說無疑是一種沉重的心理負擔。
這種未被認可的狀態使得巴圖在成長過程中始終感受到一種缺失,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同和關愛,卻一直面臨著英達的冷漠。這種心理上的掙扎可能對巴圖的性格和情感產生深遠的影響,讓他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得更為敏感和謹慎。
巴圖或許一直在尋找著一份被接納和認可的感覺,而父親的拒絕承認則使得這份渴望變得更加強烈。儘管他在母親宋丹丹的呵護下變得善良,但內心的空虛和對父親認同的渴望始終存在。
02.
宋丹丹,一個性格急躁的母親,經常因為兒子的事情與英達公開發生爭執。她對敏感、內心脆弱的兒子充滿了深深的關愛,仿佛將他捧在手心。然而,在這份深沉的母愛之下,隱藏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控制欲。
每次教導巴圖時,宋丹丹都會帶著強烈的控制欲,仿佛她能夠通過自己的期望和規範,讓兒子成為她所希望的模樣。這種過度的控制使得巴圖在母親的期盼下逐漸失去了自信,淪為一個缺乏主見的孩子。
母愛,對於宋丹丹而言,是熾熱而真摯的情感,但卻在控制欲的陰影下變得過於沉重。她或許未曾察覺,這樣的過分干預正在讓巴圖的個性受到束縛,他漸漸迷失在母親期望的迷霧之中。
當巴圖邁入18歲的大門時,宋丹丹關切地詢問:「孩子,你即將成年,對未來有什麼打算嗎?」巴圖膽怯地回應:「媽,我想要進入演藝圈發展,你覺得可以嗎?」
宋丹丹聽到兒子的願望,充滿欣慰,她毫不猶豫地拍著巴圖的肩膀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演員,就要努力學習,以後媽媽會一直支持你。」於是,巴圖懷著「星二代」的身份,正式踏上了演藝之路,而宋丹丹也毫不保留地為兒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