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阿姨
故事來自生活中的瑣事,有所改動。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過度理解。感謝!
母親葬禮結束三天了,我還是不願意相信,似乎母親沒有離開我。房門傳來開鎖的聲音,我開始恍惚,難道自己是在做夢,是我媽回來了?但是開門進來的不是我媽,而是我弟弟。
他看了我一眼,沒打招呼,走進廚房,洗了洗自己帶來的一點水果,放在母親的遺像前,很敷衍。我正準備開口罵他,結果他說出了讓我更生氣的話。
他轉身和我說:「姐,我做生意,資金周轉有點問題。你這兩天抓緊把家裡兩套房子的房產證找出來,還有咱媽30萬的存款,你把存摺也拿出來,都給我吧。」理直氣壯,一丁點都不覺得這句話以及這個時間點,有很大的問題。
我當時都有點反應不過來,媽媽剛去世,弟弟這是在幹什麼?見我沒有爽快答應,他不高興了,說:「你這是有意見?你可別忘記了,我是兒子,咱媽說過我才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的東西都是我的。」我氣笑了,他還知道他是兒子,是家裡的頂樑柱?那之前幹啥去了?
我記得有人說過,「子女有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報仇的。」來報恩的子女,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相反,來報仇的子女,不懂得感恩,無法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只會索取,而不會回報。我弟弟,就是後面這一種。
我爸媽生養了我和弟弟兩個孩子,一兒一女,湊成了一個好字。我媽一開始倒是不重男輕女,不過我爸就不一樣了,他對我也不算不好,但只停留在吃飽穿暖上面。換一句話來說,我弟弟是他努力工作,辛苦打拚的動力。
弟弟還沒出生前,我爸安於現狀,沒啥上進心。因為女兒遲早是要結婚嫁人的,以後就是婆家的事情了。但兒子不一樣,兒子要提前鋪好路。於是有了弟弟之後,我爸各種努力,想盡辦法賺錢。家裡的兩套房子,還有積蓄,大部分都是我爸打拚下來的。
我媽在我爸的影響下,也開始偏心弟弟,尤其在我爸去世之後,更加明顯了。我媽和我爸之間的感情很好,我爸去世之後,我媽等於是把我爸對我弟弟的疼愛也算在了自己身上。所以她確實時常在我們面前提起,我弟弟才是家裡的根,家裡所有的財產,都是弟弟的。
作為子女,真的很容易被父母寵壞,我弟弟就被寵壞了。他從小就知道,只要自己說幾句好聽的話,父母就會妥協。不管自己做錯什麼事情,父母都會原諒。所以,他把爸媽對他的付出和妥協,都當成了理所應當。
堅持要在外地結婚成家,完全不顧家中母親身邊沒人照顧,只顧自己。人家子女在外地,逢年過節,父母生病住院,都會回來。就算實在回不來,也會想辦法給錢。我這個弟弟,十幾年了,逢年過節我媽主動打電話,換來幾句甜言蜜語。
如果我媽不找他,那麼他是不會找我媽噓寒問暖的,更別提回來看望了。頭幾年,一年到頭,也回來過幾次,都是為了錢。確認我媽就剩下30萬積蓄,說是自己的退路,死活不肯拿出來之後。也就是說,我弟弟知道從我媽這裡,拿不到錢之後,再也不回來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